好有生命力的蟬聲

謝鴻文/文 鄭美珠/圖 |2008.12.25
765觀看次
字級

傾耳諦聽,世界因此被蟬聲包覆在一種閑靜安適的狀態,文學如茶葉在杯中舒卷,人類的生命困境,在文字間顯影,有生命力的人自會逢凶化吉走出困境。
 
學期的最後一堂課,夏天剛剛揭幕,午後山裡無風的晴朗炎熱,最是讓人昏昏欲睡。馬森老師一如往常,從台南先搭飛機到台北,再轉火車到礁溪,路途迢遠,但卻絲毫未耗損已年過七十的馬老師的元氣,依舊背著那個已老舊的綠色背包,氣宇軒昂的出現在我們面前。

是的,氣宇軒昂。從馬老師身上散發出來的氣質,很有《飄》男主角克拉克蓋博那一代男演員的味道,昔日少年時,馬老師亦參與過電影、舞台劇的演出,他本來就好像要在舞台上發光的,可是命運推促著,讓他走下舞台,遁入文字去寫作,隱入學院裡去教書。但我相信只要上過馬老師的課的人,很難不被那股明星般的魅力折服吧。看見馬老師精神如此飽滿,我們也得打起精神趕走瞌睡蟲了。

自喻為「週末作家」的馬老師,周末是他固定寫作的時間,在非假日的上課期間,則盡責的扮演誨人不倦的角色。佛光應該是馬老師教書生涯的最後一站了。

我們在馬老師的研究室上課,選修這堂「戲劇專題研究」是博士班的憲堂學長和宜芳學姐,我則是旁聽。其實這門碩博士生合開的課我早已修過,也跟著馬老師學習過「小說專題研究」、「作家創作經驗研究」,還是覺得不過癮,再度前去從師修行。

彼時我也開始準備撰寫碩士論文了,原本是一個和現代戲劇有關的題目,擬請馬老師作指導教授;但是馬老師這學期結束後將休假,之後再教一年書準備退休,他怕耽誤了我畢業時間,建議我再請別的老師作指導。原訂計畫被推翻,繞了一圈後,我重新抉擇另一個一直有在進行中的研究--桃園縣兒童文學發展--以此作為畢業論文,換成陳信元老師指導,我非但不覺麻煩,反而對馬老師充滿感激與尊敬,因為馬老師知道我還有讀博士班的打算,他不希望我像現在大部分碩士研究生被一篇論文拖得曠日廢時,書也沒好好唸成,最後的論文總是草草了結,時間在馬老師眼中永遠是珍貴要愛惜的。

馬老師多次為我申請獎學金時寫推薦信函,他的讚美常會讓我覺得汗顏,我常自問,自己真如老師所言,是個有潛力的青年學者嗎?有時候我會懷疑,我明明是愛創作多於研究的,是在上完「作家創作經驗研究」後,方覺自己可以以老師為榜樣,在創作和研究上取得平衡。

在「作家創作經驗研究」課堂上,馬老師彷彿在進行口述歷史,他從自己兒時在山東的成長背景說起,一路談到離開大陸到台灣的求學歷程,赴國外留學的精彩經驗,回國後定居台南執教鞭……,若說文壇是一座山,透過馬老師的生命成長敘述,我們清清楚楚地看見他登山的足跡,以及沿途的風景。馬老師曾說:「維持創作力,要生活,有經歷,還有精力,敞開自己,認識新世界。」這些道理顯明易懂的指引,聽者有心,自會實踐。我把這些話妥善安置於心,受啟發之後,敞開心,開始去經驗寫小說出入現實與虛構的迷幻交錯。我告訴馬老師說我要學習寫小說,他眉開眼笑的說:「很好啊!期待看你的作品!」後來我果真寫了一篇少年小說〈老樹公在哭泣〉,去參加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還得了獎,不過,一直到完稿以前,我都未曾把這篇小說呈交給馬老師過目,是得獎後出版社出版,我才歡欣的將書贈與馬老師,好像偷偷釀造一罈酒,封存著心血,待時機成熟才啟封,酒味如何?馬老師用他一貫的溫和語調,還是鼓勵讚賞多於批評。

馬老師的課堂上,通常是由我們自主決定閱讀書目,上課時談文論藝,或閒話家常,看馬老師示現學問不是透過一大堆高深莫測的專業術語建構成的,而是在很平易的傾聽談話討論中慢慢積累形成。不管是「小說專題研究」或「戲劇專題研究」除了少數幾本理論書之外,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閱讀文本,細讀,吃魚般的細挑魚刺。我們也讀馬老師的著作,感覺其作品常是某階段生命體驗下的故事,讀其作品會想追究作者的存在;因為這樣,我們和每一部作品的交流,尋找意義,也常試圖成為附身作者的靈魂,去理解他們面對生活的姿態,於是文人相交的軼事,便不僅是茶餘飯後的話題,還是思索研究取徑的一個切入點。

從馬老師那聽過他讀師範時,瞞著國文系上大部分教授偷偷寫作現代文學投稿,唯一知情的謝冰瑩老師則是如同馬老師向來對我們一樣的鼓舞有加。聽過他在成大教書時,常去向蘇雪林請安,老人家雖因病身體孱弱,但談起楚辭,談起小說,又變得精神矍鑠。聽過他和高行健相識的經過,在高行健默默無聞時,為其四處碰壁的小說找到安身之處,但高行健一得諾貝爾獎之後,邀約受訪忙碌不停,他們之間的聯繫反而變少了……。馬老師說過的故事太豐富了,還有更多是我來不及記下的,我能記得的就格外珍惜了,從其中看見好多生命與生命相濡互涵的共生情誼,純粹而美。

所以我成了追星族般的追隨著馬老師上完一年的課,又乖乖去聽第二年的課。馬老師也許看出了我對文學有種執著與傻勁,他遂把研究助理的工作交付給我,一日遞給我一堆錄音帶,裡頭盡是馬老師過去上課錄音的實況,還有邀約作家張曉風、龍應台、席慕容等人到課堂上分享創作的美好聲音,我一邊聽一邊整理成文字稿,忽覺身體內宛如灌入一股氣,欣悅得想飛。又有一次,馬老師再交給我一包信件,他說是要捐給國家台灣文學館收藏的,囑我將信件原稿一一影印,我將信件一一攤開去影印時,小心得像面對千年書畫文物,因為看見是白先勇、司馬中原等人署名寄給馬老師的信件,怎能不謹慎呢!

馬老師交給我信件前一星期,我因為母親子宮肌瘤住院開刀請假二周,馬老師在交給我的牛皮紙袋上還寫著:「令慈一定會度過難關的。」好讓我感動的安慰與祝禱,使我更加相信馬老師對學生的愛護、疼惜與提攜,真的是闊深如海。

「戲劇專題研究」學期的最後一堂課,是憲堂學長和宜芳學姐要做期末研究報告。我們討論進行中,外頭的陽光簇新明亮,山林綠蔭間不時傳來雄壯澎湃的蟬鳴,馬老師脫口說出:「好有生命力的蟬聲啊!」跟著馬老師,我們竟然都岔題去聊起林美山上的蟬叫、城市的蟬鳴,以及台南的蟬嘶。傾耳諦聽,世界因此被蟬聲包覆在一種閑靜安適的狀態,文學如茶葉在杯中舒卷,人類的生命困境,在文字間顯影,有生命力的人自會逢凶化吉走出困境。

結束這堂課後,我也即將整理行李離開學校,返家寫論文了。眼前要拼搏的這樁大事,那個午後的蟬聲無形中為我加了不少油,燃起無比生命力與鬥志。

十月中旬,秋風吹起,遠方的加拿大已經楓紅遍野了。馬老師找房子的事情似乎忙完了,他回我的電子郵件裡關心的問到論文進度,我答已完成,已提出口試申請。

再收到下一封回信,馬老師說:「你一向如此專注,很為你高興。」

二○○五年一月二日,寒流來襲,我裹著厚重的衣服去參加論文口試,口試順利通過後我又寄了一封信給馬老師向他報喜。幾日後馬老師回信說道:「恭喜你,我一向對你有信心。博士班考試加油。」我讀著心情頗激動,謝謝馬老師長期以來給予的支持力量,內心感謝之厚重,真擔心輕輕一點的e-mail會寄不出去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