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社會責任之一是「守望」,為社會監督不良事件,除了政治弊案、犯罪,也包括各種消費、食品安全,尤其後者直接與民生健康相關,不容有絲毫差錯,否則極易引起恐慌。
過去的類似例子,如「瀝青鴨」與「毒鰻魚」事件,就是查證不實的報導,「腳尾飯」風波甚至是偽新聞。
前天某報以頭版頭條報導,「大三通前夕驚爆禽流感,農委會隱匿」,結果不但農委會否認,養雞協會更憤怒不實報導影響商譽,要發動會員向該報抗議。
該報發言人卻回應表示,該新聞的「唯一錯誤」,是將疫情發生地「高雄路竹鄉」寫成「台南」,衛生署也證實確有禽流感病毒,該案例並已經地方及農委會通報。
其實根據規定,在禽流感「確認」前不宜公布,農委會官員強調,我國至今仍是「非疫區」,而此事件送驗結果尚未出爐,當然不能率爾公布;何況如果有傳染人類之虞的H5N1病毒,主管權限會移轉給衛生署。所以何來「隱匿」?
不妥的報導引起農民憤怒,是因已打擊到家禽產業。一批剛抵達日本的台灣鴨肉就遭銷毀。養雞協會憤怒表示:「這根本是政治操作的『政治禽流感』。」
所謂政治操作,是因該報特別強調「大三通前夕隱匿疫情」。高雄縣動物防疫所即表示,事發時間在十月,那時根本不知何時大三通。網友抨擊:「將任何事都政治化,還扯上大三通,置百姓生計於不顧。」
一位從事過畜牧業的網友就說明:「本人深知這種混淆視聽消息的殺傷力,一個養雞戶的存貨成本,少說幾百萬、上千萬,而且很多是貸來的。一句不實報導就血本無歸!」
農委會畜牧處長許天來昨天表示,日本禁止進口台灣禽品,合計鴨肉、雞肉與蛋品,年產值約二千八百萬美元;即便近日防檢局複檢無疑,日本恢復進口也要數月之久。農民損失之大可想而知。
如今教育普及,媒體搞愚民政策,其實是行不通的。
李文通(高雄縣/媒體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