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中訊】壞死性腸炎為早產兒頭號殺手,全台七所醫學中心經三年的研究證實益生菌對壞死性腸炎的逆轉能力,比開刀治療或抗生素還要出色。研究結果,可能改寫兒科醫師治療的觀念。
主持研究的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新生兒科教授林鴻志指出,壞死性腸炎的症狀分成一至三度,可從輕微的腹脹、膽汁性嘔吐、血便,演變至最嚴重的腸穿孔、腹膜炎、敗血症、休克。可怕的是,其發作速度呈爆發性,病情惡化常在幾天內,此時病童必須禁食半個月,倚賴全靜脈注射維繫生命;不幸發生腸穿孔者,則須切除壞死的腸道,帶來營養不良的後遺症。
這項研究證實早產兒一出生就在母奶或配方奶中加進益生菌,一連餵食六周,能預防壞死性腸炎。
研究對象設定出生體重低於一千五百公克、存活滿七天以上,且開始餵食的早產兒,共有四百三十四名,參加組與對照組各有兩百十七名。前者每天隨母乳或配方奶粉餵食兩次益生菌,每次一百二十五毫克,對照組純喝奶,直到離開加護病房為止。
林鴻志說,從死亡率或罹病率的結果顯示,參加組壞死性腸炎降為百分之五,進展至第二或三度的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反觀對照組,死亡率或罹病率將近百分之十三,進展至第二或三度的超過百分之五。
參與這項研究的七所醫學中心包括中國附醫、中山附醫、台北馬偕、林口長庚、台中榮總、彰基、高雄長庚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