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年來「泡溫泉」成為養生休閒的熱門選擇,尤其冬季更是人們的最愛。醫師提醒,溫泉養生,要長期堅持才有療效。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中醫師羅珮琳表示,近年來溫泉療效已被證實,泡湯除了可改善循環、消除疲勞、對於肌肉筋膜痛、關節炎、神經病變等慢性疾病也有效果。尤其碳酸泉具有調整心腦血管功能,能改善高血壓、心臟病,還有美白及達到軟化肌膚功效。硫磺泉有消毒殺菌功效,還可軟化角質。
羅佩琳建議,正確泡湯要從水溫較低開始,每次不超過十五分鐘,且水溫在三十至四十度間,浸泡深度以低於心臟較適宜,泡湯時要適量補充水分。剛吃飽飯或喝過酒後都不適合泡湯,最好相隔半小時到一小時後再進行,且泡湯時最好與人結伴同行,能增加安全性。
羅珮琳指出,泡湯對急性發炎或急性感染症、傳染性皮膚病或皮膚乾燥者、糖尿病、孕婦、出血性疾病患者絕對不宜。泡溫泉易使血管擴張造成血壓不穩定,控制不佳的高血壓、心臟疾病或曾中風患者,泡湯前應先諮詢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