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當年,宋朝有位讀書人許斐,以第一人稱,寫了一篇「責井文」,很有意思,其大意如下:
許斐家中院子裡有一口井,給他家帶來很多方便,但習以為常,也就被視為理所當然。
一年夏天,大地鬧荒旱,許斐家的井也枯竭了。許斐大為光火,乃指著井口大罵:「你不是故意搗亂嗎?你的職守是供水,在最需要你的時候,你刁難,你還想拿翹嗎?還想乘人之危嗎?告訴你,我不吃這一套,我寧願不吃飯、不喝水、不洗衣服,也不受你的敲詐勒索。」大發雷霆之後,帶著餘忿,進到屋裡,睡覺去也。
沒有應變措施,更沒有危機處理觀念。
許斐在夢中見到一個童子,滿身塵埃,灰頭土臉,面容疲憊,自稱井神,反問許斐:「你可知,日常飲食憑藉的是什麼?你衣冠楚楚又憑藉的是什麼?你庭院中花木扶疏又是靠什麼?你客來茶當酒,在談玄說妙中的品茗助興,又是誰支撐?院井的枯竭是受大旱影響,你不知共體時艱,卻惡口漫罵,枉為讀書人,堪稱斯文掃地。天神不計凡夫錯,待我祈禱上蒼,上蒼慈悲,或許可開天門,放天池,疏一方之困」。
許斐驚醒,不見童子,只聽到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真的下雨了。
聽完這個故事,感受十分複雜。
第一、切莫認為「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是「天神不計凡夫錯」的結果,有時受到貴人的庇護、包容,而不自知。
第二、有的人喜歡罵人,似乎錯都在對方,甚至以罵人為手段,來彰顯自己的權威感。
第三、知恩、感恩、報恩為三個階段。現在有些人知恩的認知淡薄,佛家講要報眾生恩,仔細想想,我們的一啄一飲,無不是來自眾緣的和合。
第四、病友月姑說我,不要只想當菩薩,也要當怒目金剛,很敬佩井神的應機開導,但口不能言的我,也只好默默作無奈狀。
第五、周遭的一切事物,那怕是一塊石頭,都有見聞覺知,應該有敬物惜福的素養。
古人常以自嘲的手法,來挖苦自己,警惕自己,也要做大家的鏡鑑。
(劉學慧/整理 陳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