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望」是進化後的書蟲。進化前是衣魚,俗稱蠹、蠹魚、書蟲或衣蟲,是一種靈巧、怕光、而且無翅的昆蟲,牠的身體呈銀灰色,因此也有白魚的稱號,以啃食紙張、糖類及澱粉等碳水化合物為生。

衣魚吃了書裡印有「神仙」二字滿三次,就會進化成環形的小蟲,而成為脈望。如鯉魚躍過龍門後,便可脫胎換骨變為神龍。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在《仙經》原文記載:「蠹魚三食神仙字,則化為此物,名曰脈望,夜以規映當天中星,星使立降,可求還丹,取此水和而服之,即時換骨上昇。」
古人真會想像,如小孩擺家家酒,湯匙可當鍋鏟,小碗好比菜鍋,堆兩塊磚即成爐灶,小匙翻兩番就能炒出人間美味,如仙人一般,真是好玩。
明代萬曆年間有位文化人趙琦美,也是好玩的士人,嗜典籍為癖,鈔校書本為樂,以藏書豐富聞名,所藏萬卷書絕不借人,編有《脈望館圖目》一卷,其中《脈望館鈔校本古今雜劇》為收錄古代戲曲最多的珍本秘籍,詳細記載元代劇種與明代初內府教坊雜劇,是研究元明雜劇的重要資料。
清人潘祖蔭有「小脈望館」藏書印,有比肩前賢之意。
我刻此印鈐於藏書之內,冀望衣魚吃了書裡的「脈望」印蛻,僅一次即可進化,有比菩薩慈悲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