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結果,台灣學生在數學科學上都表現得相當亮眼,特別是在數學學習成就方面尤其突出,國二生世界排名第一,小四生則居世界第三名,名次雙雙都比上次調查進步。聽到這樣的消息,筆者身為教育工作,卻不全然是欣喜若狂,反而是憂喜參半。
這項調查另一部分的事實則是,台灣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並不高,更精確的說法是,台灣學生學習數學的成就名列前茅,但興趣卻奇缺無比,遠遠落後在其他國家學生之後,無論國二或是小四學生,世界排名都是倒數前幾名。
凡是學過教育或心理學的人都知道,不管學習任何一種科目或技藝,動機比成就重要,興趣也比排名重要,沒有興趣做基礎的學習,若不是情非得已,就可能是痛苦非常,即使排名世界第一,也不值得炫耀,就像在沙灘上築起的堡壘,好看卻不牢固。與其痛苦地學數學而成績傲人,不如快快樂樂地學數學,就算成績差一點,世界排名後退幾名也無妨。
筆者在學校實地觀察,國內學生不喜歡數學者不在少數,有的學生甚至在國小階段就已放棄數學。歷年來的國際調查和評比之所以能名列前茅,無非是我們占了課程安排之便,學習數學的起步較早,且節數較多,加上我們重視計算能力的培養,以及重視紙筆測驗和熟練學習的緣故;但如果考慮學生普遍討厭數學,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等事實,其實我們沒有值得特別高興的地方。
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不高,與現行學校的教學模式有很大的關係,特別是數學的學習與升學考試掛勾,那就更加無解,「平均二十七分,全班四十五人,只有三人及格,分別是七十五分、六十五分和六十分,零分、五分各兩位,而十分、二十分的人數則『一脫拉庫』」,這是我孩子從學校帶回來月考數學科的統計單,讓人不禁搖頭感嘆:這種成績怎能培養出興致高昂的學生?這那是考試?簡直成了打擊學生、折磨家長的整人工具!
台灣孩子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的評比成績不差,固然讓人慶幸,並與有榮焉,但是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學習動機,它比成績更應該被重視,數學科也不例外。
胡顏(台北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