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家看電視,無意間轉到一家電視台的綜藝節目,幾名歌手利用流行歌曲的調,唱唐詩,引起我的興趣,倒不是歌手的名氣及嘻笑的方式,而是讓我想到升上國一時,英文老師在第一堂課,教全班唱二十六個字母的英文歌,讓我很快就記得字母,減少了對英文的恐懼,不再排斥學習。
同日,電子媒體報導讀經會考,表現優異小朋友的家長表示,懷孕起就讀經,讓孩子接受胎教,而家長都認為,讀經對孩子的語文能力相當有幫助。
兩件事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但用流行歌的曲唱唐詩、胎教讀經,實際上是創意教學的一種。
有些家長認為,只要讓孩子天天「讀經」,或送到美語教學的教育環境,孩子就能在「浸潤式教學」中,學好美語或中華傳統文學,不過,筆者覺得,每個孩子的天賦、性格不同,若一體適用同樣的教學方法,恐怕會適得其反,所以要讓所有孩子對語文產生興趣,才能主動學習,就必須靠老師發揮創意。
綜藝節目用青少年喜歡的流行歌曲唱唐詩,正如唱英文字母歌,不但容易記住、永遠不會忘,而且可降低學習緊張,激發學習興趣。
「九八課綱」增加古文比例,引起家長、學生緊張,認為會增加課業及壓力。我認為,其實古文並不可怕,學了好處多多,家長、學生會有這種憂慮,甚至國語文程度普遍低落學校、老師有責任,因為學校、老師教學呆板,讓學生覺得古文愈來愈乏味,甚至成為負擔。
建議學校、老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除了用歌曲融入課文內容外,穿插課文中的成語典故或作者軼事,讓學生不覺得是在上課而是在聽故事,或改用話劇、課外延伸閱讀等方式增加理解課文。
國語文不只背誦與考試,若能了解文學底蘊與「字斟句酌」奧妙,更能全覽堂奧之美,還可了解內容的歷史、哲學、地理、思想等,搶救國語文就從創意教學做起吧。
伯圭(高雄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