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樂活精神的「簡單生活節」,在暌違兩年後今年復辦,我有機會一逛,雖然入場票價奇貴(預購九百元、現場一千兩百元),銷量卻不畏景氣寒冬開出長紅。
可惜的是,雖然會場充滿標榜樂活訴求的商家,也有精采的創意市集,邀請演出的歌手、參與會談的來賓,很有樂活精神,或活得很有個人風格,然而,買票進場的人卻個個精心打扮,一點都不簡單,與主辦的意義大相逕庭。
不過,這也可從好的方面看待,畢竟樂活理念需要推廣,也需要更多人支持,可是,贊助商擺設的飲料食物攤位,恐怕與樂活精神就天差地遠,因為,短短兩天,餐飲區製造了驚人垃圾量,垃圾堆裡滿是包裝食品的塑膠袋盒、紙杯、鐵鋁罐,都是用過一次即丟的容器,雖說可回收,但不符合樂活精神,反成了簡單生活的反諷。
於是樂活成了被消費的生活風格,簡單生活節也成了都會中產階級、時尚男女,展演個人的舞台,至於樂活精神與簡單生活的推廣,除了會場標語和廣告外,能見度不夠。
此外,簡單生活節的原意是好的,透過商展的群聚效應,聚集各自為環保、樂活生活型態努力的商家、達人,使其有一個空間,向世界宣揚理念、販售商品,但是有沒有想過,從籌備、企畫、執行、行銷、開展到結束,樣樣都得下工夫,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如果還要舉辦,我希望主辦單位能朝降低垃圾量,與強化樂活與簡單生活訴求為重點,試著不要把簡單生活節辦成靠歌手與名人招攬人氣,也不要會場搞成社交場合,及簡單生活演唱會。
王樵一(台北市/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