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防止藥物Off label use(適應症外用途)出問題,引發醫療糾紛,衛生署醫事處最近行文各大醫療院所,要求醫師在開立處方藥物時,如果患者疾病不在仿單適應症範圍時,必須善盡告知的義務,以免日後衍生醫療糾紛。
常見的Off label use 運用案例,如以痔瘡藥膏治療青春痘、以避孕藥物改善皮膚狀況、以利尿劑減肥等。
據了解,為了減少醫病糾紛,部分醫院已私下草擬病人、家屬同意書,要求醫師在使用Off label use藥物時,若覺得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就應讓病患或家屬先簽立同意書。
但民眾到底該不該簽呢?不簽,擔心影響醫病關係,但要是簽了名,服藥後發生問題,會不會形同放棄自身權益?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組長朱顯光指出,醫師與病人之間的醫療資訊本來就處於不對等的天平狀態,就算病患簽了同意書,服藥後發生問題,要是醫師在醫療上站不住腳,患者仍然可以究責,要求賠償。
朱顯光建議,如果病患有立即危險,家屬當然先簽,以搶救生命為重。如果是在門診,可以先不領藥,待回家後再上衛生署或相關醫學會網站,查詢藥物的適應症資料,以及了解是否得自費。
朱顯光也認為,儘管衛生署要求各大醫院應盡到告知義務,但實際上很難落實,大部分民眾不太可能拒絕領藥,當面挑戰醫師的醫學專業知識。
對於衛生署的這紙公文,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也認為,立意良好,但執行上確實有困難。大部分民眾不懂得藥理作用,如果每開一顆Off label use 藥物,都要講清楚,那不就得幫每個病人上藥理課。
陳思銘說,除非是用了這類Off label use 藥物,病患可能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否則他個人傾向不說明。他強調,許多人都以為藥物副作用是不好,其實不然,如果是好的副作用,只要在醫師詳細評估開藥後,民眾大可放心依照指示服用。
胃藥當催生藥
【本報台北訊】為了加速子宮收縮,大部分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產道(陰道)會被塞上一顆催生藥,卻不知這顆催生藥丸居然是一顆只要幾塊錢的胃藥(cytotec)!另外,治療乳癌的藥物,也能被用來治療不孕症!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這些用法匪夷所思,在醫界卻可能習以為常。
對於婦產科醫師來說,胃藥(cytotec)被當為催生藥物,就是一個典型的 Off level use(適應症外之用途)藥物使用個案。台安醫院婦產科主任陳思銘指出,胃藥當成催生藥的情況在國內相當普遍,使用率相當高,曾接受過胃藥催生的產婦不計其數。
陳思銘表示,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早就將這類成分的胃藥當成催生藥物,但在國內衛生署核准的適應症中,卻還只是胃藥。因此,造成了拿胃藥塞產道,幫助孕婦催生的奇特現象。
據了解,這顆胃藥早已過了專利期,便宜到不行,只要四分之一顆即可當成催生藥物。就算通過衛生署核准,在適應症項目中多了催生一項,藥廠也賺不了錢,所以藥廠根本懶得提出申請。
因胃藥被當成催生藥,較易造成子宮過度收縮,對於某些產婦可能引發大量出血,甚至血崩等嚴重副作用。為此,婦產科醫學會在收到衛生署醫事處有關Off level use 的公文後,立即通知國內婦產科醫師,若要使用這類胃藥來催生,定要先告知產婦,這顆藥原來的用途。
「病人有知的權利!」婦產科醫學會理事長蔡鴻德指出,對於某些產婦來說,這類胃藥確實可能引起強烈子宮收縮,國內也曾出現過幾例不幸個案,引發醫療糾紛。
為了釐清責任,婦產科醫學會建議,婦產科醫師在用這個胃藥時,一定要清楚地告訴產婦及家屬這個藥的作用機轉及可能的副作用。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事先備妥同意書,讓家屬簽名,有了白字黑紙,萬一出問題,就可能避免紛爭。
另外,婦科醫師也應特別注意孕婦情況,如果塞藥之後,感受過於強烈,就應立即給予子宮肌肉鬆弛劑,並透過胎兒監視器,來觀察胎兒安危。
另一個典型Off level use的個案,就是治療乳癌的藥物被用來治療不孕。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婦產科醫師就表示,一劑排卵針得要好幾千元,要這顆乳癌用藥也能達到促進排卵、增加卵泡的效果,價格卻只要兩百多元。
由於兩者費用相差好幾十倍,為了省錢,才形成沒有罹患乳癌,卻得服用乳癌藥物,來增加受孕機率的奇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