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字追本溯源,原本是一種高大的樹,也就是喬木,兩字合而為一,左右替換而成。喬木因為夠高大,砍下來就夠放在河面連接兩邊岸,即獨木橋,是最原始的橋梁。
橋的主要功能當然是連接,但發展到後來,時常是一個地標,如金門大橋,或某種象徵意義,如楓橋夜泊,最後發展成一種視覺之美,變成美學的具體呈現,尤其現代藉由光的投影,在夜晚形成一種光雕。
網路熱門轉寄的「絕美夜色中的橋」,即是一張張夜晚光雕的橋的美麗照片。其實世界各地美麗的橋很多,「絕美夜色中的橋」更是處處可見,而網路轉寄、轉貼的這幾張,卻沒有文字說明,不知來源、作者,也不知道這些是何地何橋,只能純欣賞了。
舊金山金門大橋大家耳熟能詳,是美國太平洋濱海公路沿線的著名橋梁,在舊金山市北方。因為太多跳橋自殺事件,所以管理當局決定在夜間關閉人行道,但腳踏車仍能在夜間過橋。橋的分類主要有四種,包括浮橋、梁橋、拱橋、斜拉橋。梁橋是一種橫跨在兩端支架上的水平結構,直接傳承自獨木橋,常用於行人天橋及公路交流道和高架橋等;斜拉橋又稱斜張橋,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組成,是將主梁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橋梁。
人們對橋情有獨鍾,人名中喜歡有橋字,譬如知名作家鹿橋、古代文人鄭板橋。地名更往往因橋而傳頌千古,如康橋;其餘如螢橋也是,名字都極優美。螢橋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約泉州街、三元街一帶,日據時代此處有一條小溪,溪上的小木橋夏秋之際常有螢火蟲飛舞,現在當然已不復勝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