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消基會昨天公布九十四年度中藥摻加西藥,及中藥含汞重金屬檢測結果,發現近二成中藥摻加西藥,另有一成五含汞,其中一件宣稱治療感冒咳嗽的中藥,汞含量竟高達十萬ppm以上,是標準的一千倍,長期服用,可能導致慢性中毒,甚至影響神經與消化道系統。
消基會食品委員會委員吳家誠表示,重金屬多會蓄積人體,長期服用含有過量重金屬汞,可能導致慢性中毒,皮膚可能產失生斑痕,及出現小結節外傷,嚴重者還會影響神經與消化道系統。
消基會副秘書長游開雄表示,歷年來消基會檢驗中藥含西藥比率約在二成五,九四年為一成九,較歷年下降,但歷年來中藥含西藥比率最高的痛風、尿酸用藥比率仍居高不下。調查結果顯示,送檢藥品中,治尿酸、痛風類的中藥,有超過一半的送檢樣品,檢出摻加西藥,但檢出西藥多為止痛效果,只能治標,無法治本。
消基會秘書長黃宜騰說,九四年五十四件檢測重金屬汞的樣品中,有八件樣品汞含量超過衛生署規定,不合格率為一成五,較九三年上升許多。尤其有件治療感冒咳嗽的中藥,含汞量超過十萬ppm,另有二件汞含量超過一百ppm。
目前衛生署規定「中藥之總重金屬含量不得高於一百ppm」,消基會認為,此標準過高,無疑讓民眾暴露於汞重金屬危害中,建議相關單位調整。
消基會也發現,不合格中藥來源,來自中蔘藥行比率高達百分之二十七點九,顯見中蔘藥行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服用或購買前,先詢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