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在國內大致分為西醫、中醫與另類醫學。能量醫學常被歸類於另類醫學。
西醫是透過生化指數與影像檢查確認身體健康狀況。生化指數是目前確認疾病最準確方法,但須在疾病發生後期才能確認,往往發現時間較晚,無法早期預防疾病。中醫認為「有諸內必形諸外」;體內生病,會表現於外表體徵。
透過望聞問切四診、脈象、寒熱、氣味、虛實與正常生理差異性,求得「證型」加以治療,此即「辨證施治」;亦即透過物理方式解釋生命現象。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皆是利用此模式保健身體,在醫學史上的重要貢獻,亦為西方醫學所公認。
中西醫學最根本差異,在於發現與治療的思維不同。中醫將身體視為整體,對疾病治療方式,著重身體全面的和諧與平衡;西醫則以微觀邏輯發覺病徵,將身體視為可切割物質,故以消滅與切除,去除對生命有害之物。
中醫能透過對身體和諧平衡的辨證而治病於未然;西醫偏就於發現之症狀治療已然之病。但傳統中醫望聞問切的診斷方式,完全仰賴醫師個人行醫經驗與專業素養,遠不及西醫透過科學儀器輔助診斷之精準;而西醫雖能精準診斷疾病,卻須待疾病形成病徵後,才能加以治療,此又失去最佳治療時機。比較中西醫學,唯有截長補短,才能掌握治病時效。
近年來興起的能量醫學,包括良導絡、電針灸、脈診儀、MEAD、MORA、量子醫學、頻譜儀等。目前有很多研究,各以不同物理光電學角度,來試圖解釋生命與治療疾病。衛生署中醫藥主管機關,與全國各醫學臨床學術機構,也正嘗試結合中醫學與能量醫學優點,探討人體生理與疾病,尋求另一個解釋觀點與治療方法。
透過以中醫學基本理論為主軸,輔以頻譜儀,檢測人體五臟六腑發出電子波的頻譜能量大小,為日後將採用的醫學檢測模式之一。就如同行動電話的「收訊強度符號」,可了解手機收訊的清晰度。
利用同樣原理檢測五臟六腑能量的大小,檢查是否異常、是否是先天臟腑能量缺陷(類似西醫所說的基因缺陷)、是否有良性或惡性腫瘤的可能性、是否處於外感病邪的侵入階段等,進而輔助中醫師「辨證論治」與「處方用藥」。同時,再經西醫生化報告與影像診斷,可以使病患全盤了解自身健康程度,並得知日後保健途徑與方向。
結合現代能量醫學與傳統中醫,精準掌握病患身體未出現病徵卻已醞釀的疾病,例如惡性腫瘤,並透過儀器測量治療疾病所需藥物及用量,讓病患能服用中藥理療疾患。
目前的文明社會雖進步快速,但人們也開始重視身心健康品質。這十幾年來,發現重大疾病、先天不良、流行傳染及癌症腫瘤,成為人們重視焦點。冀望新穎的能量醫學領域,能對於臨床療效有所幫助。
(本文作者為福濬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