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棉與衛生棉條是女性生理期必備品,由於須貼身使用,首重安全衛生。但消基會測試發現,四十七件受測樣品中,全部誇大吸收棉條長度。消基會表示,政府應定期檢測,廠商應誠實標示。另外,專家提醒,受潮衛生棉條易滋生病菌,避免置放浴室,以免罹患中毒休克症候群TSS。
消基會日用品委員會召集人、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表示,衛生棉條是與身體接觸的衛生用品,若保存不善受潮易滋生病菌,棉條發生率又高於棉片,輕者會出現皮膚過敏、想吐、血壓下降、腹瀉、頭痛症狀,嚴重者可能罹患中毒休克症候群(TSS),美國甚至曾發生婦女使用受潮衛生棉條突然休克,被抬著進醫院案例。
他說,檢測發現,所有衛生棉條總長與實際吸收長度皆有落差,業者多半以外長當做包裝上標示,亦即加長部分無吸收功能,因此誤導消費者。由於法規並未明確規定,業者並無違法,但消基會要求業者誠實標示。
衛生棉條保存期限通常是三年,但若有破洞或受潮,保存期限會變短。為確保安全衛生,女性應勤於更換,不使用時,最好勿放在浴室。
消基會檢測四十七件衛生棉條,不同材質與廠牌價差頗大,平均每包介於二十八點三至二百五十元間,每片價位在一點五至二十三點六元間,價差達十五倍之譜。
檢測的受測棉條中,並未發現可遷移性螢光劑、生菌數,但十九件未標示表層材質,包括摩黛絲柔適乾爽網層、靠得住純白體驗等。
警語部分,歐碧衛生棉條普通型、歐碧衛生棉條迷你型在仿單中「使用衛生棉條會傷害處女膜嗎? 」問題上,竟回答「可放心使用」,消基會認為,標示已違反衛生署衛生棉條不得出現類似不會傷害處女膜等類似字樣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