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民歌手黃大城前日因胰臟癌病逝,因胰臟癌平時無聲無息,發生症狀多是晚期,治療效果不佳,大家不免「聞癌色變」,醫師提醒胰臟癌發生率不高,不用過度擔憂,如有持續、不明原因的上腹痛,則需更進一步的檢查。
台灣胰臟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燦龍表示,胰臟癌治療後的發展、復原非常不好,多數發現為時已晚、或因腫瘤位置不適合開刀,平均五年存活率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而可開刀者的五年存活率也只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但他提醒,胰臟癌發生率相當低,每十萬人口約五到十人,近年也從男性罹癌的第九名降為第十一名,民眾不用過於恐慌。
黃燦龍說,胰臟癌發生的原因很多,患有胰臟發炎疾病、以及因酗酒導致慢性發炎者可說是高危險群,需多加留意,另外過去長期的公衛調查發現,抽菸、肥胖與胰臟癌相關,而少數患者有家族史。另外,癌症標記中CEA、CA19-9高者,也與胰臟癌相關,但因為CA19-9對胰臟癌不具有特異性,在其他膽道等疾病也可能出現,不適宜作為胰臟癌的篩檢或早期診斷。
而造成胰臟癌的危險因子為胰臟發炎疾病、酗酒、抽菸、肥胖、高脂飲食。因早期往往沒有症狀,黃燦龍提醒,若發現上腹部痛、腹悶、食慾不振、黃疸、皮膚癢疹、下痢時,還是盡早找胃腸專科醫師檢查、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