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校制度國際關注 招生出奇招 送你iPod 管理成效勝公校 家長歡迎 企業獲利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假如你是校長,在一片不景氣中,能想到以「奇招」來吸引學生嗎?現在瑞典有些私校,準備用免費iPod和筆記型電腦來吸引學生!瑞典教育改革十六年來私校愈辦愈旺,甚至引起國際關注,正因為它們能出奇致勝。
政府出資 企業管理
一九九二年,中間偏右的政府取代長期在位的社會民主黨,落實私立學校政策;雖然它們執政沒多久即勢力漸消,但私校政策卻成功生根。改革前,絕大多數家長要子女念課程統一的公立學校,之後則可選擇獨立的私校就讀;以數據來看,一九九二年只有百分之一點七中學生和百分之一小學生,念私立學校,今天兩者比例分別增加到百分之十七和百分之九。
私校和公立學校一樣由政府出資,且不得收學費;但不同的是,私校可自行選擇教學方法和教職員,校園也由企業自行管理。由於私人企業是接受政府資助,並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治校,扣除成本後還能為公司賺一筆錢。像布爾證券行是瑞典最大的私校業主,今年第一季淨利上升百分之三十三,達二千萬瑞幣(台幣九千九百萬元)。
美國看好 英國效法
辦學獲厚利,有些瑞典民眾看不過去,認為不該用納稅人的錢圖利企業,社會民主黨也反對私校制。但他們一九九四年勝選重新上台後,發現私校制極受歡迎,因此不敢動,只為私校利潤設置上限。
私校制初期被指為精英制,但漸成趨勢。美國華府智庫「凱托研究所」的教育專家柯森說,瑞典這套辦法是富裕國家中最市場取向,卻也辦得最好、最值得觀察。英國保守黨的人員表示正在研究類似計畫,「這是一個明顯有效的模範,我們必需從中學習。」
市場導向 選你所愛
私校的「行銷」手法有時引起不快,有人說把教育弄膚淺了,還擠壓公立教育經費。但官員表示,私校逼公立學校提升水準和改善效率,把納稅人的錢用得更高明。
雖然有老師擔心飯碗,但他們仍喜歡私校的自治。至於學生,公立私立都沒關係;一個十歲的私校男同學,有個作業要寫犯罪小說,他說「我沒耐心當犯罪小說家」,於是準備改念一所以音樂出名的公立學校,「音樂才真正是我的人生,」他說。
四十歲的會計莉卡絲打算送孩子上私校,她對私校大發利市就不以為意:「事情辦得好就有利潤,辦不好就不會有學生上門。你好好工作才有進帳,私立學校不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