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瑞娟台北報導】家中是否常有老人抱怨身體不適,但卻找不出病因?別以為長者是無病呻吟,心理師表示,國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有憂鬱比率約占老年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由於老人憂鬱的原因多元,且多會以胸悶、腸胃不適、腰痠背痛等症狀出現,若忽略情緒問題,極易誤診為內外科病症,估計約僅有三分之一被診斷出來,實為一大隱憂。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臨床心理師曾光佩指出,許多統計發現,約有百分之十至十五的社區老人出現憂鬱症,也有資料預估社區老人的憂鬱比率高達百分之二十,顯見憂鬱是老人常見的精神疾病之一,但受到關注或治療的比率可能不到三分之一。
她說,約有百分之十五的憂鬱症患者死於自殺,但只有百分之二十六的憂鬱症患者會尋求精神科。而老年憂鬱就診比率可能更低,加上老人較少主訴心情低落,就診常會表示頭痛、心悸、便秘等生理症狀,因此比較少被發現。
曾光佩表示,憂鬱老人的臨床症狀包括,常抱怨各種身體不適或疼痛、面無表情、缺乏動機,顯著焦慮不安、主訴記憶力不佳。而老年憂鬱症狀的警訊則包括,悶悶不樂、無故哭泣、興趣降低等情緒轉變,及沉默、呆坐等外在行為改變,也會有心悸、手腳顫抖、腹瀉、無故疲倦等生理狀況改變。
若家中老人常表示身體不適,找不出病因,或情緒大改變,建議到精神科就診,或尋求社區心理諮商服務。
台北市去年七月起開辦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提供醫療諮詢、心理支持。目前除了萬華與北投之外,十區健康服務中心皆有社區心理諮商服務,每次只需掛號費五十元,呼籲民眾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