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不幸因腫瘤、創傷或眼機能喪失者,如何重建自信?眼科醫師表示,患者可選擇使用「定置型活動義眼」,但須定期回診檢視眼窩,才不會因眼窩自然萎縮,造成眼球突然掉出。
台南市立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黃盛堂表示,眼球是靈魂之窗,若因原位惡性腫瘤、外力撞擊受傷或疾病導致眼機能喪失,就須摘除眼球。
通常摘除眼球的病例分為四種:第一,若為視網膜母細胞瘤或黑色素瘤,為防止腫瘤擴大、轉移而危及性命,只好犧牲眼球;其次,外力重創失去視覺功能,也喪失固有形狀眼球,為外觀形象,也須摘除眼球。
若為青光眼末期,患眼既無視力也時常疼痛,摘除眼球減輕痛苦;最後一種則是一隻眼嚴重受傷,為預防或治療另一隻眼引起的「交感性眼炎」,只好摘除受傷眼球。
目前台灣有四個人會做義眼,台南有位眼科世家子弟馬剛,從小在眼科父親指導下,經過逾二十年摸索,並從定型式義眼,發展到定置型活動義眼,可讓義眼活動自如,造福許多盲眼人。
馬剛表示,他是以藝術觀點製作義眼,事先量眼製作個人眼窩臘模,再利用各種細節調整顏色、外觀與眼球虹彩,還可讓義眼隨另隻健眼轉動,費用需八千至一萬二千元。若患者鑑定屬於殘障或勞工受傷,皆可申請政府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