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錢讀書辛酸 許重慶體會 勸人一同積小錢、行大善 經濟不景氣 仍舊認養8至10支 回去「餵飽」希望
【本報屏東訊】省下零錢,就可以幫孩子上學!屏東縣九如鄉代天府連續五年以竹筒匯聚愛心,雖然近來景氣不好,很多人咬著牙,還是送來滿滿的竹筒,惦記著要幫孩子上學,其中九如鄉長許重慶連續三年都抱著一大把竹筒回家,他說「餵飽了,我就會送來」,道出了積小錢行大善的力量。
這項「第二代希望工程─助學行動」,是由社團法人台灣五府千歲慈善展望會與九如鄉後庄代天府主辦,到昨天已邁入第十一個學期,受惠學生達一千六百四十九人次,發放金額總計五百四十八萬八千元。特別的是,除了一般助學捐款,多數經費都是來自一支又一支的竹筒撲滿。
「積小錢行大善、讓孩子上學去」,代天府發出的每支竹筒都貼著醒目的標語,每學期發放助學金時,各地愛心人士就會自動把餵飽的竹筒繳回,再帶一支空的回家「繼續餵」。
最近廟方發現,捐款大約少了兩成,跌至歷年最低點,但回收的九十支竹筒撲滿還是很有「分量」,共有二十三萬一千三百八十五元捐款,工作人員還發現,很多竹筒裝的全是硬幣一塊錢,有的是小朋友捐的,有的則是全家人努力「攢下來的愛心」。
代天府主委莊銘賜就有許多「竹筒樁仔腳」,每學期「以一支換一支」;九如鄉長許重慶平常忙於公務,但是提到竹筒愛心從不落人後,每年都會認養八至十支,匯聚親朋好友的力量一起「餵飽」。
有一回他在辦公室白板上寫著「我要上學」,並擺上一支竹筒提醒自己隨時「餵」。他說自己九歲就沒有父親,家裡九個孩子全由母親拉拔長大,如今家境雖小康,但能體會沒有錢讀書的辛酸,尤其是現在,幫助更多的孩子上學,才是最重要的。
就讀大一的「小慈」來自單親的低收入家庭,她連續四年領到代天府發放的助學金八千元,每一回家都拿給媽媽,減輕家庭負擔。另一名就讀大二的李同學也說,最近物價上漲,生活壓力真的很大,家裡只有媽媽在工作,每年的助學金她都心存感激。
代天府發放的助學金從二千元到八千元不等,包括國小至大學生,今年提出申請的人數爆增至四百四十人,比去年增加百分之十三,經審查後,全縣總計有二百一十四名學生受惠,代天府還鼓勵中學以上學生要寫讀書計畫、當義工,來回饋各界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