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成為癌症候選人

林家羽 |2008.11.02
1041觀看次
字級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的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的民眾每4人中即有一位可能罹患癌症,每18分鐘便有一位新的癌症病患產生;如果將對象擴展到整個地球村,數據更高到每4秒鐘即有1人死於癌症,難怪只要被醫生證實罹癌,患者往往感覺被「宣判死刑」。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表示,全世界每年約有超過760萬人罹患癌症,在這個談癌色變的年代中,遠離癌症的魔掌,成為人類共同的願景,抗老防癌也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課題。 

 同時兼任國家衛生研究院台灣癌症臨床研究合作組織主任的賴基銘醫師說,其實,60~7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其中30~40%靠飲食調整、運動及減輕體重,30%則靠著戒菸及避免二手菸害。換句話說,只要做好飲食與生活習慣的調整,即可將全球患者的數量大幅減低至2百萬人左右。

 賴基銘說,雖然日常生活中存在著許多化學致癌物質,但不能說癌症就是這些化學物質直接造成的,畢竟,人體通常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反覆作用,再加上本身抗癌抵抗力較弱等被動因素,交互作用下才會形成各式各樣的癌症。

一成癌症與遺傳有關
 賴基銘指出,只有10%的癌症成因與遺傳基因有關。近年來,造血組織、神經系統、肝臟及骨骼產生的癌症,有日漸年輕化的趨勢。經進一步分析,這些年輕人的父母多半曾經罹患癌症,使得他們的孩子對致癌物質的刺激,具有特殊敏感性,再加上過早接觸菸、酒或檳榔,為癌症年輕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事實上,醫學已經證實,同樣接觸某些致癌物質,抗癌抵抗力較弱的易罹癌體質者,致癌的機率遠大於抗癌抵抗力較強者。尤其某些癌症如乳癌及卵巢癌,極易在女性近親中;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及大腸癌,極易在近親中同時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醫界對於體質易致癌的年輕人,鑑於年輕細胞分裂繁殖旺盛,極易受到致癌物質的攻擊,大力呼籲家有罹癌長輩的年輕人,平日應努力鍛鍊身體、養成健康的體魄,加上不偏食、保持正常體重,拒絕各種不良嗜好,才能遠離癌症的侵襲。

輻射線及病毒也要防
 此外,小於5%的癌症成因與病毒有關,如EB病毒與鼻咽癌及某種淋巴癌有關,B型及C型肝炎病毒與肝癌有關,單純性皰疹病毒第Ⅱ型與子宮頸癌有關,世紀黑死病愛滋病毒也與癌症有密切關聯。 

 另外,小於5%的癌症成因,與輻射、紫外線、放射線等物理因素有關。賴基銘指出,輻射或病毒導致的癌症比例並不高,高達2/3以上的成因可以透過自己的意志加以避開,這當中30%的癌症可以從戒菸、拒吸二手菸方面著手,40%的癌症則可從飲食、減輕體重、日常運動上得到預防的效果。 

 綜而言之,癌症最大成因,主要是化學物質刺激及飲食與生活不當所形成的,包括菸、空氣污染、水、食物等,均含有許多致癌物質,這些來源是引起癌症最大的主因,約佔2/3以上的比率。換句話說,只要杜絕化學物質的危害、做好飲食與生活的調整,2/3以上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化學物質是致癌主因
 賴基銘指出,目前已知的致癌化學物質有1千多種,天然及人工合成的元素均涵蓋其中。日常所見的致癌化學物質包括下列數種:
 1.染料:例如聯苯胺、乙苯胺及偶氮染料等,有較強的致癌作用。
 2.亞硝胺:人體內的細菌經過某些作用,會合成大量的亞硝胺,這是消化道癌症的重要因子。
 3.黴菌:黴菌產生的代謝毒素可能致癌,例如黃麴毒素可以導致肝癌。
 4.多環性碳氫化合物:例如煤焦油、煤燃燒產物、瀝青等。
 5.其他無機物:例如砷、鉻、鎳、其他化合物及石棉等,均有致癌作用。
 6.有機溶劑:如苯、芳香胺類。
 7.塑膠PVC原料聚氯乙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