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滿都風情錄

郭兀 |2006.02.26
787觀看次
字級

被稱為「山中王國」的尼泊爾,位於喜瑪拉雅山南麓,這個國土東西狹長的國家,面積有十四萬多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八百萬,印度教是他們的國教,佛教也盛行。

自一九五三年英籍的希拉里爵士在尼泊爾的高山族雪巴人的嚮導陪同下,成功的登上了喜瑪拉雅山的最高峰—聖母峰之後,尼泊爾一夕之間便成為世界各國登山好手所嚮往的夢境。

神比人多 廟比屋多

世界上八千公尺以上的山峰有十座,而尼泊爾境內就有八座;喜瑪拉雅山在尼泊爾印度教徒的心目中,是神祇居住的聖山,也是眾神之山,諸如在尼國最受人膜拜的濕婆神以及普娜女神等,都居住在喜瑪拉雅山上。尼泊爾人信奉的神,多得讓人數不清,所以神廟也特別多,走在尼泊爾各地,真是寺廟林立,三步一小廟,五步一大廟。有人說:在尼泊爾是「神比人多,廟比屋多」,這話可真不假,所以,尼泊爾也被稱為「眾神之國」。

尼泊爾的寺廟,木造的多,石材的少,不管是木造的或是石材的,都是由漫長的歷史隧道中走過來,再歷經無情歲月的剝蝕,大多寺廟在外觀上看起來,都泛著一層灰黯而缺乏光澤的色調,寺廟的內部,也是幽幽暗暗的,但這些色調灰黯而缺乏光澤的寺廟,在歲月的塵埃下,卻隱藏著無限歷史的光輝。

尼泊爾的寺廟,門窗上都有精美的雕工,那種細緻的鏤空雕,充分的表現出當年尼泊爾人在這方面精湛的技藝。在尼泊爾,有些信奉印度教的寺廟,非印度教徒是不准進入的。
 
坐落於加德滿谷地的加德滿都,是尼泊爾的首都,尼泊爾為了保持他們具有歷史價值的古建築,除非古建物頹敗倒塌,否則,絕不輕言拆除,在加德滿都的王宮廣場上,你偶可見到亮眼的現代建築與老舊的古建築毗連相接有趣的場景。加德滿都新市區全是近代建築,為商業區,舊市區—王宮廣場周遭,多是古老的王宮與寺廟建築,但一幢白大理石的新王宮,其邊側的警衛室,卻與舊王宮毗連相接,很不搭調,舊市區人群川流不息,多為來自外國的觀光客。

佛塔充滿睿智的佛眼

建於公元七二三年的加德滿都,是由一幢三層的獨木寺「加斯滿達普」擴展而成,這幢獨木寺位於王宮廣場東南方;據說當年是因天上的樹神卡魯巴普利克謝來此遊歷。不幸被喇嘛教徒拘禁,最後樹神向喇嘛們談條件,只要他們肯放他走,便答應送他們一棵足可建一座寺廟的大神木。今天加德滿都的獨木寺,便是當年樹神所送的那棵神木所建的,而時日一久,加斯滿達普,便被訛傳為加德滿都了。在加德滿都王宮廣場附近,還有很多著名的寺廟,其中以活女神所居住的庫瑪莉神廟和郊區外三層基頂、五層基座的蘇瓦揚布納佛塔,最為有名。

蘇瓦揚布納佛塔,基頂的底部呈方形,四面都繪有一雙佛眼,所以,又稱為「四眼天神廟」,又因為這一帶的猴群當道,所以,當地人又稱其為「猴廟」。

八層樓高的蘇瓦揚布納佛塔,白色的基座有如巨大的球體,五層基座由底層到第五層,分別代表著「土」、「火」、「氣」、「水」、「生命精華」,佛塔四面充滿睿智的佛眼,晝夜不息的在照拂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民,也在監視著人世間的萬事萬物,尼泊爾人深信,他們的所作所為,都逃不過佛塔的法眼。

在佛塔每面的兩眼與鼻梁之間,有一個「?」號,是尼泊爾數字中的「—」,代表著多樣而統一的和諧,塔身尖端部位鍍金的十三道輪環,代表著十三種不同層級的知識,而追求知識的目的,就是在導引人類返本歸真,追求涅槃的境界,尼泊爾人追求來世再生,相信輪迴。

想要由蘇瓦揚布納塔的山腳下,爬到山丘頂上的佛塔,那可真要費點力氣,因為你必須攀爬三百六十五級的台階,一級代表一天,這表示你要攀登上蘇瓦揚布納佛塔膜拜佛陀,需要誠意與耐力。

蘇瓦揚布納佛塔,是尼泊爾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它高踞加德滿都西郊的一座小山丘上,以無邊的佛眼,俯視著加德滿都,也守護著加德滿都。

來世的輪迴再生

蘇瓦揚布納佛塔,已在歷史的大轉輪下,走過二千五百多年的輝煌歲月,佛塔內供奉有多羅女神和密宗佛教的金剛;環繞在佛塔周遭的,還有數座小廟和喇嘛寺,來此膜拜的信徒,多為藏胞,他們都手轉經輪,並以順時針方向繞佛塔而行,內心裡祈求的,就是來世的輪迴再生。

走在加德滿都的大街上,你會見到一些衣冠不整、披頭散髮,鬍鬚留得長長的苦行僧,三三兩兩的坐在路邊或寺廟前,他們是來自印度的苦行僧,終年流落街頭,靠施捨過活。

在尼泊爾像印度一樣,牛被視為是聖牛,不管是在鄉村或城市的大街上,你都可見到有牛隻在街道上悠哉悠哉的閒逛,行人也好,車輛也好,都不可衝撞牠,有趣的是這些牛隻見到外地來的觀光客,會追著你討東西吃(水果或餅乾)。

河,也有被稱為「聖河」的,那就是在加德滿都東郊外的巴格馬提河,河水多的季節,尼泊爾人都在河中沐浴,以洗去身上的罪惡。

巴格馬提河畔的帕蘇拍提納寺(印度濕婆教)一帶,是尼泊爾人的火葬場,凡信奉印度教的尼泊爾人,死後都行火葬,家人死後便送來此處,先將死者的雙腳在河中洗淨,然後用黃絲布覆蓋在屍體上,再抬上焚屍台,用稻草與木柴將屍體焚毀,最後再將骨灰撒入堤下的河中,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以求再生,所以,尼泊爾人過世時,並沒有哭哭啼啼的場景。

尼泊爾人在舉行火葬時,死者女性家屬不可送葬,死者的兒子必須剃光頭,但頭上須留一小撮毛髮,這些都是他們的習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