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風動石上也有佛塔。圖/郭兀
阿南達佛塔格局方正,別具特色。圖/郭兀
文/郭兀
蒲甘地區有兩座與仰光大金塔齊名的佛塔,也就是雪吉根與阿南達佛塔,只因距仰光有六百多公里,交通不夠便捷,光顧的旅客數少,所以鮮少人知。
雪吉根佛塔位於蒲甘東北方四英里的良吳鎮,這是一座緬甸傳統式傘形的標準佛塔,外觀上像仰光大金塔一樣地金碧輝煌,貼滿了金箔,其高度和基座的寬度各為一六○英尺,這座佛塔,在緬人心目中的信仰度,遠高於仰光的大金塔,緬人只要有祈求,必定得到庇佑,據說塔內供奉著來自斯里蘭卡、釋迦牟尼的一顆佛牙和一塊鎖骨。
據說當年佛牙與鎖骨由斯里蘭卡搭船來蒲甘西海岸的一個小漁村,當時的國王阿奴律陀是派他的兒子前往迎接,並涉水到深及脖頸處的海水中,極其隆重地將佛牙和鎖骨由大船上接承至小船上運上岸。
論歷史,雪吉根佛塔由阿奴律陀國王於一○四四年興建,至一○七七年建成,早於仰光大金塔的一七七五年,這也是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高於仰光大金塔原因之一(雖然雪達根大金塔的高度比雪吉根高了很多)。
像很多蒲甘地區的佛塔一樣,雪吉根佛塔也曾因地震坍塌。一九七五年蒲甘地區的一次大地震,雖是磚造的佛塔,但損傷也很嚴重,尖塔的圓頂部位,幾乎全塌,但最後還是被修復,並加以鍍金,才有今天的輝煌。
阿南達佛塔也是蒲甘邦安王朝時期(一○九一年)所建,它是一座方形,用石材建成的白色佛塔,只有頂端的塔尖部位和四個小塔尖頂貼一層淡淡的金箔,沒有那種耀眼的金光,它看起來有點像西方的巴洛克式建築,但又兼有緬甸傳統式佛塔的風味。在設計上,它具有藝術上的美,因而讓它成為考古家研究的標的。
阿南達佛塔的高度是五十公尺,它與一般緬甸傳統式佛塔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傘狀圓形的,而是方方正正的四方形,四個等邊各為六十公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幾經戰火與地震的摧殘,阿南達佛塔居然能完美的保留下來,這可能是受到佛陀的庇佑吧。
阿南達佛塔建成的年代,可以說是緬甸佛教文化最輝煌,也是最昌盛的年代,緬甸由大乘轉為小乘佛教,也是在這一時期,當時的蒲甘是緬甸的首都,也是宗教與文化的中心。進入阿南達佛塔的大廳,有三道走廊,第一道走廊是當年國王進出的專用走道,第二道走廊,是供政府大官員走的,第三道走廊才是一般百姓走的。佛塔內有數不清的佛像,看起來都面帶微笑,最高的佛像是三十八英尺。可惜那天寺內停電,佛塔內光源不足,難以拍照,印象只能留在腦海中。
緬甸就是如此,有很多地方是一天供電,一天停電,高樓沒人住,很少人家有冰箱和冷氣機,所以前往旅遊最好事先打聽清楚,以免覺得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