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進行動物實驗 初步效果不錯 未來胚胎幹細胞 將著重在肝硬化、腦中風等治療
【本報台北訊】國衛院研究發現,產婦生產後的胎盤裡面,含有比臍帶血幹細胞更豐富大量的幹細胞,具有相當強大的成長分子與分化能力,可分化成多種重要器官細胞,未來運用在臨床治療,可有效治療腦中風、肝硬化、心臟病等疾病,幫助器官再生,國衛院將持續針對國人盛行疾病進行研究。
中研院、國衛院、台灣大學等國內重量級研究機構,昨天舉辦「九十七年度生物科技研發成果聯合發表會」,發表二十三項創新研究成果,其中,「人類胎盤幹細胞分化方法研究」引人注目,為將來多種疾病治療帶來新希望。
這項研究計畫主持人、國衛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顏伶汝醫師表示,目前幹細胞來源以骨髓、臍帶血、胚胎等主,都有侷限性,骨髓幹細胞、臍帶血幹細胞的數量有限,且目前只適用血液疾病上,而胚胎幹細胞又有倫理上的爭議。
研究發現,傳統中醫相當重視胎盤療效,處理過後,成為中藥「紫河車」。國衛院研究小組搜集了孕婦分娩後胎盤,萃取純化出豐富的胎盤幹細胞,實驗發現,胎盤幹細胞擁有相當強大的成長能力,分化快速,可以分化成骨頭、神經、肝臟、血管等細胞,動物實驗中,這種幹細胞治療成效相當好。
顏伶汝強調,未來胚胎幹細胞的臨床發展將著重在肝硬化、腦中風等治療上,因台灣罹患肝病、腦中風的病患相當多,一旦進入臨床階段,將可造福許多患者。以肝硬化為例,將胎盤幹細胞所分化的肝臟細胞,直接移植至患者的受損肝臟,肝臟細胞就會自然成長,肝硬化狀況可逐漸改善。
顏伶汝指出,胎盤幹細胞未來可望應用在癌症、神經性疾病、組織再造與臟器移植等相關領域,應用價值驚人,估計將有數十億以上的市場潛力,未來國衛院不排除與業界合作,發展儲存胎盤幹細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