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唐代詩人王翰《涼州詞》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當中的夜光杯到底為何物?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春雲博士經過八年考證,二十五日指出夜光杯就是「琥珀杯」。
夜光杯最早出現在西漢東方朔所著的《海內十洲記》,但夜光杯的材質為何,三千年來始終是一個謎。
古籍記載夜光杯的材質為「白玉之精」,許多學者猜測可能是古代西域的白玉或是墨綠色的酒泉玉石,甚或是玻璃;夜光杯在秦代已然絕跡,一直到唐朝才重新面世。王春雲說:「身處西漢時期的東方朔,當然也沒有見過真正的夜光杯,『白玉之精』也只是諛詞。」
王春雲分析,夜光杯的光芒應是斟酒後,月光、燈光映照杯壁與酒色相互輝映所致。周朝白玉、瑪瑙透明度差,可大量生產,不符合珠寶珍稀的原則,據此排除了白玉、瑪瑙。另外,夜光杯中的液體更顯「汁甘而香美」,表示夜光杯有吸水性,琥珀吸水性強,水晶則無,也被排除。
無論是東方朔「杯香而甘美,斯仙人之器。」抑或李白「玉碗盛來琥珀光」,王春雲說,夜光杯所處情境皆與琥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