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高雄報導】天氣逐漸轉涼,秋天的氣息愈來愈濃,白天雖然仍有艷陽,但早晚溫差變大,注重養生的人,此時的飲食選擇宜慢慢轉向可以暖胃和較濃郁 的口味,廣東人偏好的煲類就很適合這個季節。利用砂鍋的保溫性,可以讓食材燒煮得更入味,同時也維持食物的熱度。
高雄漢來大飯店翠園粵菜餐廳就趁這個季節準備了多種養生煲類,主廚不強調素食,而是著重養生、健康,所以從用料到烹調方式都以新鮮、時令、自然為原則,吃起來美味、營養又健康,不只是素食者可以享用,連吃葷的人也會喜歡。
翠園粵菜廳主廚陳潤祺師傅說,陶製的砂鍋有傳熱和緩均勻、且耐高溫的優點,滾熱的食物盛在砂鍋裡比在鋁鍋裡不容易變涼,因為陶瓷的砂鍋比金屬的鋁鍋傳熱慢,鍋壁又比較厚,所以熱不容易傳導出來。用砂鍋來烹調食物,需要耗費的時間雖然比較長,但相對的,食物因為受熱均勻且烹調時間久,會更入味。
之前很多人對煲類的印象多半是湯類或濃稠感比較重的菜色,這次翠園設計的秋季養生煲,無論是選料和作法上,都以比較清爽的方式呈現,沒有太多調味料,而且完全是用自然的食材,搭配溫和的中藥材如黃耆、枸杞和紅棗,兼顧食補與藥補的雙重功效。
其中,味道最特別的是「鳳菓野菇煲」,這道煲品裡用了幾種翠園新引進的蕈菇類,包括玫瑰菇、白精靈菇、天山雪耳、鳳眼菓等珍貴食材,玫瑰菇的色澤帶著淡淡的粉紅色,含有豐富的多醣體,用橄欖油略煎炒後格外的香,而白精靈菇則含有豐富的硒,口感爽脆,這兩種菇類都沒有什麼腥味,配上有著栗子口感的鳳眼菓和富含植物性膠質的天山雪耳,是一道既美容養顏又健康的煲品。
「川味猴菇煲」則是以中國特產的猴頭菇為主要食材,搭配竹筍、銀杏,以辣椒醬提味,經過砂鍋燒煮到湯汁收乾,猴頭菇會吸飽水份,吃起來又燙又辣,很是過癮。
添加了中藥材的「山藥黃耆煲」是適合全家大小秋季補身的鍋品,利用這個季節盛產的山藥,加上口感細嫩的雲耳,不但有助腸胃,還能幫助降低血脂肪,主廚選用了黃耆和枸杞入菜,融合了食補與藥補的概念,讓養生、補身的藥材化成美食,更容易被接受。
還有一道以天然食材取代傳統素料「羅漢齋」的「羅漢金針煲」,以竹笙、松茸、白木耳、雲耳、銀杏、杏鮑菇等食材加上紅棗一起拌炒悶煮,配上秋季新鮮的綠金針花,口感和營養都很豐富。主廚指出,在烹調時要特別注意綠金針花的熟度,一定要煮到全熟,否則容易造成腹瀉,因為綠金針花性寒,腸胃敏感的人尤其要特別小心。
陳潤祺師傅說,家庭裡烹煮煲類要留意火候,不要用大火直接燒,如果不想花時間慢慢煲,可以先用炒菜鍋將食材煮熟,再倒進加熱的砂鍋裡用中小火將湯汁略為收乾,就可以讓全家人享受一道美味健康且熱騰騰的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