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明菩薩知道見惑煩惱病的根本原因、因緣、久近、重數;「思惑」的內容,也是如此,不在此贅述。今敘述第二項菩薩的「入假識藥」:
二、入假識藥:因為眾生的病相有無量的種類,所以用藥的種類,也是無量。簡略的分為三種:(一)世間法藥,(二)出世間法藥,(三)出世間上上法藥。就如《大品般若經》說有三種法布施:三歸、五戒、十善道、四禪無量心等為世間法施,及出世間法施、出世間上上法施。
(一)世間法藥
《大智度論》說:如何使用世間的法施?譬如王子從高處墮下來,父王心疼其受傷,積聚一些繒綿鋪在地上,使王子免除苦痛。眾生也是如此,應墮入三惡趣,聖人愍念眾生,以世間的善法,方便接引,免其墮入惡道。
若深入了解世間法即是佛法,就能知道一切的世間法,無一不是能令眾生出離世間煩惱的。佛陀出世,制定五戒為世出間法。世間即是出世間,現在引五常、五行及十善法,即是五戒,來做說明。
五常,是仁、義、禮、智、信;五戒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能仁慈待一切有情,不傷害他,即是不殺生戒。待人以義相待,盡己力助人,即是不偷盜戒。遵守倫理規矩,結髮成親,即是不邪淫戒。以智慧明利,明辨是非曲直,即是不飲酒戒。為人處事,誠實不欺,即是不妄語戒。周公、孔子立此五常,為世間法藥,救治世間人的病。
又,五行相似於五戒: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不殺防木,不盜防金,不淫防水,不妄語防土,不飲酒防火。因為,木主東方,東方主肝,肝主眼,眼主春,春主生,生存則木安,故說「不殺以防木」。金主西方,西方主肺,肺主鼻,鼻主秋,秋主收,收藏則金安,故說「不盜以防金」。水主北方,北方主腎,腎主耳,耳主冬,淫盛則水增,故「不淫以禁水」。土主中央,中央主脾,脾主身,土生四季;故《提謂經》說:「不妄語如四時」,身遍四根,妄語亦爾,遍於諸根,違心說故。火主南方,南方主心,心主舌,舌主夏,酒亂增火,故「不飲酒以防於火」。這是五行與五戒的比較。(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