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說今》 張伯駒與《平復帖》

圓明 |2008.09.02
2010觀看次
字級

西晉文學家陸機所書的《平復帖》,有「天下法帖之祖」之稱,被譽為「墨皇」,乃現存卷軸書畫中最早的作品。《平復帖》書法古樸秀勁,牙色麻紙本,字大五分許。無款,高二三‧八公分,寬二○‧五公分,共九行,約八十七字 ,現存八十四字,係陸機向友人問疾的書札,因信的開端有「平復」二字,後世遂以《平復帖》名之。這幅斑駁爛漫的草書,是書法史上漢隸向草體演變的明證。

《平復帖》作為貢品被獻給乾隆皇帝,乾隆刻《三希堂法帖》時,將《平復帖》置為卷首。到了嘉慶皇帝時,將此帖賞賜給對書法深有鑽研的弟弟成親王,後此帖仍獻歸內府。同治年間復轉賜恭親王奕訢。民國初年,此帖與另一絕世珍品、唐代韓干的名畫《照夜白圖》一起歸於奕訢的嫡孫溥心畬之手。此後《平復帖》經過一番曲折,現今能安然收藏在北京故宮,係民初收藏家張伯駒不惜身家性命換來的。

張伯駒是河南項城人,原名張家騏,字從碧。養父張鎮芳清末民初歷任盬官等要職。雖然出身官宦之家,張伯駒卻鍾情文學藝術,不願意步入仕途,他琴棋書畫無所不能,又是鑑賞文物的大家,慧眼獨具。

一九三六年,溥心畬將所藏之《照夜白圖》賣給上海葉姓古玩商,後幾經倒手,最終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當時張伯駒正客居上海,他聽說《照夜白圖》流落異邦,擔心《平復帖》也難逃厄運,想盡辦法託人找溥心畬婉轉表達了要買此帖的請求。溥心畬以尚不需用錢為理由,出高價二十萬大洋來婉拒,張伯駒無此財力,雖然從銀行借得六萬大洋塊,並協請張大千從中牽線,但溥心畬索價不變。

一九三七年,張伯駒應北京故宮博物院之邀鑑定古代字畫,輾轉得到溥心畬母親病故急需要錢的消息,便商請曾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的藏書家傅增湘做中間人與溥心畬洽商,終於以四萬塊大洋購得《平復帖》。張伯駒收得《平復帖》的消息很快傳開,除了專門為日本人盜買中國文物的古董商,數次表達願以幾倍高價要求轉手,被張拒絕,連一幫土匪也垂涎覬覦。

一九四一年初,張伯駒在上海乘車之際,突遭一幫持槍匪徒綁架,並向張家索價三十萬大洋,否則撕票。張伯駒心知這是《平復帖》帶來的災難,乃暗地關照其妻,寧死也不能變賣收藏,另一方面他絕食抗議,綁匪見張家態度堅決,知道無法逼出《平復帖》,只好自降贖金,張妻多方告貸,才救出被綁了八個多月的張伯駒。

張伯駒後來獲知原來所謂綁匪,其實就是汪精衛手下丁雪山的部屬,為防《平復帖》再次被強取,他將該帖縫在衣服夾層,須臾不離身,終於使國寶得以保全。一九五六年,張伯駒將《平復帖》等八件價值連城的真跡墨寶無償捐出,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