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碑刻。行書。宋儋撰並書,唐開元十五年(七二七)十月立於河南嵩山會善寺,凡二十八行,行字數無考。李鎬題額「唐嵩山故道安禪師碑」隸書九字,但已磨滅。明萬曆中(一五七三~一六二○)遭雷擊斷為二截,下截嵌於會善寺壁面,然文字磨損,甚難識讀。
內容記載道安為弘忍大師的弟子,曾隨神秀禪師參禪,雖受召於朝廷,但不喜浮名而居寺中之行誼。
宋儋高尚不仕,以行書入碑,上承唐太宗、李邕,而有新意。此碑書風奇特,有跌宕、欹側之姿,能於險峻中求平正,既秀勁又生動,對於結體鬆緊正側,行距左右揖讓皆十分用心,自成一格。黃庭堅《山谷題跋》云:「儋書清勁姿媚,尤宜于簡札,惜不多見。」可見其書之重要性。
〈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