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 彰化八景之珠潭浮嶼

文/張廷鋐 |2019.08.19
3111觀看次
字級
去年至日月潭內拍攝的九蛙疊像。圖/張廷鋐
夜宿於日月潭教師會館,環看日月潭湖景,實在美麗。圖/張廷鋐

文/張廷鋐

清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李延璧、周璽著有《彰化縣志》一部,收錄遍布於彰化境內的八大景色,即鹿港飛帆、定寨望洋、豐亭坐月、碧山曙色、虎巖聽竹、清水春光、龍井觀泉、珠潭浮嶼,稱為彰化八景。其中,所謂珠潭浮嶼,即日月潭與潭內的珠仔山與眾山丘的景觀。

日月潭鄰近埔里盆地群,境內因褶曲、斷層作用致使丘陵、山地與盆地遍布,諸如頭社、魚池、埔里、銃櫃等盆地,往昔皆為湖泊,後因支流帶來泥沙淤積、或因湖緣侵蝕而潰堤、或因其他原因致使湖底淤,水逐漸乾涸而成為如今的盆地的景觀。盆地內沼澤遍布,後賴政府機構協助整治抽水而漸成良田沃土,一時之間筊白筍、百香果竟成為炙手可熱的農產品。

回顧日月潭的歷史其舊稱為「水沙連」、又稱「康第紐斯湖」,早期因地勢低窪而積水成潭,潭水南北兩側因狀似太陽與月亮,而有日月潭的美名。日治時期的台灣,歷經多次的島內抗爭,情勢逐漸穩定,日本當局有拓展海外勢力的計畫而喊出「工業台灣、農業南洋」的口號,積極發展台灣的輕工業。

大正八年(一九一九)總督府選定日月潭興建水力發電設施,並規畫於武界興建取水口導入濁水溪水,再利用高低落差來發電,日月潭水力發電設施倘若完工將使面積擴大並使得水位上升至十八點一八公尺,勢必淹沒部分陸域,總督府當局因而進行詳細的踏查,並規畫部分居民遷居至今彰化縣員林、田中,以及南投縣埔里與國姓一帶,以期順利獲得水庫所需用地。

日月潭相關工程興工不久,旋即遇上第一次世界大戰,致使經費短絀而停工一段時日,遲至昭和四年(一九二九),在日本議會的倡議下,以發行社債的方式獲得經費而復工。日月潭發電工程於昭和九年(一九三四)六月完工,後續為使發電量提升而有鉅工發電廠、萬大發電所的興建,為台灣近代的電力發展注入一股活水。

稍晚,國民政府遷台更是重視日月潭的水力發電設施,先後創建霧社、大觀第二、明潭、水里等發電廠來進行發電,其中前身為明湖抽蓄發電廠的大觀第二電廠更是當時遠東最大的地下發電廠;前總統蔣中正更於任內多次視察日月潭,並時而夜宿於涵碧樓,涵碧樓躍升為日月潭知名旅店。

隨著國內經濟逐漸起飛,國人日漸重視休閒生活,日月潭儼然成為國內外知名觀光場域,國道六號通車前,環湖的民宿或飯店門庭若市,國道六號通車後或許旅遊型態有些許改變,但總在特定時令或是節慶總是吸引人潮前來。

去年菊月(農曆九月)下旬,應友人的邀約前往日月潭遊歷。清晨的一陣陣薄霧,讓日月潭中的珠仔山、拉魯島若隱若現,宛如數個甲子前的珠潭浮嶼再現。利用閒暇時間前往頭社盆地,踩踏活盆地的泥炭土,並見證「美人腿」與百香果的朝氣蓬勃;環湖一周,見證九蛙疊像的漲退,進而知悉有水當思無水之苦;夜間觀賞花火的同時,更反思水中的煙火倒影倏忽即逝,如此節慶式的觀光的確為在地觀光注入生機,只是身居日月潭湖畔的曲腰魚、白頷樹蛙、烏鴉鳳蝶等不同生態系的居民又獲得哪些助益?

儘管日月潭已然異於清領時期的行政區劃,劃歸南投縣管轄,伴隨著泳渡日月潭、花火節、環湖騎響等活動大放異采,讓台灣得以倚靠無煙囪工業躍上世界舞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