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男人心】 與滯留的青春期告別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2019.08.14
1705觀看次
字級

文/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提供

鐵鎚來信:

我是一個五十二歲的貨運司機,擅長各種居家水電工程,甚至還會設計庭院造景,可是,我卻不知道怎麼跟人相處,特別是家人。以前,只要是家人的要求我都會全部滿足,也為此感到驕傲;但是現在我卻會想要閃避,不想聽媽媽嘮叨,也不想理會爸爸的要求。

我曾經因為和朋友一起吸毒入獄過,現在最大的困擾,就是送貨時常因為超速、違規被罰款,甚至不小心撞到行人被起訴,感覺這世上盡是些煩人的規矩和道理,讓人提不起勁。我的生活就剩下工作,不然就是和朋友鬼混,說真的,心裡感到很空虛,但又不太像是什麼嚴重的問題,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鄭淑錚心理師(英國心理諮商與治療學會資深心理師)解析:

鐵鎚曾因吸毒入獄,雖然可以工作養活自己,卻常因為違規肇事影響了與家人的關係,並在壓力下產生逃避心理,寧願與朋友鬼混也不想面對煩人的規矩,結果就是繼續給家人增添困擾。

鐵鎚與家人間的問題,顯然與他的工作以及和朋友的交往有著密切關係,然而,他卻將自己的生活切割開來,讓它們看起來似乎互不相干,用這樣的方式逃避內心的空虛及壓力;違規肇事跑法院,也被他「微小化」為「不是什麼嚴重的問題」,與家人關係因此更加惡化,內心當然會抑鬱空虛。只是逃避的心態只會讓自己更心煩,因此經常與朋友一起鬼混,結果演變成找不到出路的惡性循環。

空虛感就像心理世界的「黑洞」,會耗竭人所有的能量,也是許多上癮行為的根本原因;而與之相反的,則是一個有價值感的生活,讓一個人可以承受壓力與辛勞,去達成自己的目標,例如,讓自己所愛的人過更好的日子,或是擴大關懷面到族群或生態環境。差別就在於,這些,都有「愛」深藏在行動後面。

鐵鎚不在乎的態度,是否因為缺乏所愛?臨床上應該如何了解他的心理迷宮?

以佛洛依德的理論為基礎,艾瑞克森(E. Erickson)建立了一套心理社會的發展理論,將人的一生分為八個階段。其中,十三到十八歲的青春期,面對尋找「自我身分識別」(identify)的巨大壓力,「挑戰權威」就是這個階段的任務。

這時,所有的規範、守則都變成愚蠢且多餘的,這個階段的孩子就像恐怖分子般,努力摧毀既定的社會秩序,同時歷經一場與父母、師長間的「心理肉搏戰」,也以此建立起同儕中的位置。這番洗禮,理想的情況會造就出對其所認同價值的忠誠,並準備好回歸主流規範,迎向下一個階段;反之,則是角色認同混淆,永遠卡在青春期,例如鐵鎚的狀況。

鐵鎚希望打破原本的惡性循環,關鍵就在於,要能清楚察覺自己的發展脈絡並指認出自己的盲點。他若想要告別青春期的滯留,可以選擇迎向一個有意義的關係,成為回饋父母、照顧家人的成年人;或將與朋友鬼混的時間、體力,轉移成對社會弱勢的付出,體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如此,便能造就生命最終極的智慧,超越空虛所帶來的慢性絕望,完成自我生命的定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