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授防火知識 冷靜應對災害

李祖翔 |2019.06.11
3077觀看次
字級
高士峯(右1)上課設問答及情境題,讓義工了解如何應變。圖/創世基金會提供

文/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

為防止災害發生,創世基金會主動升級全台院房防火規格,並邀防火學會前理事長高士峯傳授防火知識,沒想到他教完義工又不怕累地為員工上課,讓人讚不絕口:「老師不是隨便講講,他是實戰,讓你對防災印象深刻!」他們希望更多人聽到老師演說。

高士峯有19年宣講防火的經驗,也曾受邀至500間企業演說,會走入消防領域,他說是因為台中西餐廳大火,「1995年2月15日,這個時間我記得很清楚,台中衛爾康西餐廳大火,64人死亡,11人受傷,為台灣有史以來單一建物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他說,西餐廳大火後政府設立消防設備士及設備師的高普考,為了讓就業較有優勢才去考消防設備師。

十幾年來他從事的都是消防工作,如檢查消防設備或做消防設計,直到發現民眾逃生觀念薄弱,及許多媒體教導的知識後來證實反而會加速死亡,便決心為民眾建立正確觀念,他也慢慢進修,讀完博士,在大學教授火災學。

「遇到火災,第一時間找溼毛巾摀住口鼻是對的嗎?」高士峯讓義工選擇,一半的人認為是對的,他說:「是錯的!千萬不要浪費時間找溼毛巾,用自己的衣物摀住口鼻即可。」因為溼毛巾不能產生空氣,也不能過濾有毒氣體。

正確防災 逃生忌制式化

「若火勢蔓延,應該找到起火點撲滅,還是確認逃生梯、逃離建築物?」答案應該是去逃生並通報,不過高士峯笑說,答案不能制式化,如果火災發生在創世,植物人不能動,醫護要怎麼辦?「如果火災發生是第一時間,我鼓勵大家評估自己的能力,用滅火器消滅火源;若不是第一時間,不一定馬上滅火成功,或火已延燒過來,快逃生。」

「如果火勢太大,應向下離開或往上跑?」有人認為頂樓沒有可燃物應往上跑,高士峯說:「要向下跑,因為你的速度跑不過向上竄的濃煙;若樓下已有濃煙也不要往上跑,應找第二出口逃生,沒有出口則關門、拿溼毛巾塞門縫,再到陽台等救援;若遮雨棚或廣告招牌起火,建議躲回客廳,撥打119告知消防隊受困情形與位置。」他強調,逃生不及要改「避難」,製造存活時間,而避難要明白「即使你的門是木頭材質,能阻擋煙霧10分鐘就能救你的命」。

「火災時可以躲進有水源、排水孔還有空氣的廁所嗎?」高士峯解答,少許的水對大火沒有用,而現代房子的排水孔是存水彎形式,密封的,防止下水道氣體通過排水管進入建築空間,因此空氣只有一點點;其次廁所緊鄰管道間,有煙囪效應,火勢延燒更快,有的天花板是塑膠,燒起來會產生毒氣,門下又多孔隙,所以建議待在客廳或房間,「下下之策才是廁所,但廁所後就沒有退路了,消防隊也很難進入,因為廁所是破門而入後最遠的地方。」

課程應用情境 找到正解

民眾常問高士峯有沒有迅速記憶的逃生或應變訣竅?他說,火災來臨,訣竅是沒有用的,「最少要上足50分鐘課程,在各種情境應用題中找到正確答案才行。」從預防角度開始,接著跳情境應用:「你住6樓,火災在5樓,要往上還是往下逃?如果只有一個出口怎麼逃?應不應該拿溼毛巾?煙霧中,怎麼知道往下跑是到1樓而不是地下室?」民眾思考後,老師會說出正解,如認出1樓的逃生口有綠底白字標示,如此比較能應變。

而植物人安養院的逃生觀念與醫院相仿,是A區著火就去B區待援,因為防火門能阻擋煙霧,火勢橫向也燒得比較慢,但植物人要位移到輪椅上逃生相對困難,所以創世才要全面更新防火門、排煙機、防火燃料的硬體設備,高士峯希望患者就地平安,也讓工作人員工作安心,呼籲大眾支持安養院的計畫,填補7千8百萬的預算。

「老師親身經歷過火災嗎?」記者提問,高士峯說:「沒有,但別人火災我都能冷靜應對。」他曾要前往宜蘭縣消防局演講,在高速公路上遇到火燒車,立即協助滅火,也遇過辦公大樓廚房用火不慎、燒焦,他帶頭找到火源;樓上鄰居電線走火,同樣是他找到源頭。高士峯能不慌亂,除了本身職業看太多案例外,還包括教人使用滅火器、油盤滅火、跳緩降機、用室內消防栓、爬行演練和體驗地震、煙霧體驗車時的經驗,早已內化成反射動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