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邱姓讀者問:我是剛開始玩單車的中年男子,有1次騎山路路程較遠,中途感到頭暈,為什麼會這樣呢?
前榮總運動傷害科醫師,現任教於文化、台北教育大學的楊天放指出,不管任何運動,暖身不夠,導致心臟負荷太大,就可能會發生暈眩狀況。像一段時間沒運動,突然激烈運動,水份補充也不夠;或一時間心臟負荷量非常大,流到腦部的血液少。
那要如何加強自己的運動強度呢?楊天放指出,「心跳」可以當作健康的指標,運動選手大都是心跳「慢」的人,如老國手李福祥,巔峰期的平靜心跳,才40幾下。也就是說心跳「慢」的人,每一次輸送的血液量,比心跳快的人多。這種強而有力的心臟,每一次打出去的血量,已足夠使用,不必浪費過多的能量。
楊天放認為,單車運動的確是不錯的「有氧運動」,對於心肺功能有提昇的效果,促進身體健康。現在有高科技的「心跳表」出現,使用「心跳表」來做「心跳的管理」,就能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尤其心臟跳動是不能夠無上限的加快,一般人的安全範圍是180跳。
楊天放指出,通常,用「心跳數」來管理適量的運動,又以「年齡」為參數。
220-年齡 x目標強度(0.4~0.9等) = 目標心跳,這公式從70年代起廣泛採用。目標強度通常以0.6為基準點,目的是健身、減肥。
楊天放指出,前榮總運動醫學科主任吳濬哲綜合各學派理論,以中心心跳數為準,把「心跳」設危險界限、上限、下限之安全範圍,這種考量最為完備及方便(如下表)。其最高心跳數,則以不超過各年齡「上限」為原則,但個人差異的問題,應和專業醫師商量。(記者李宇政整理報導)
健康人運動心跳的安全範圍表
年齡 危險界限 安全上限 中心 下限
50以上 160 140 120 100
40 170 150 130 110
30 180 160 140 120
20 190 170 150 130
讀者若有運動保健、傷害等問題,可寄信到北市忠孝東路4段557號2樓「人間福報運動版」收,或寄至「
newsmaster@merit-times.com.tw」,註明體育版,每周日刊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