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高燈立台北報導】創作除了情感宣洩外,也是理念的表達,甚至是無象與具象之間的自在與悠遊;王佳彬個人創作展,即日起在國父紀念館載之軒展出至二十六日。王佳彬表示,繪畫除了技巧與理論外,身體力行是基本功課,為了體驗台灣這塊土地的脈動,他參與各項社會運動,甚而透過台灣土地行腳,實地走遍台灣每一個角落。
藝術家王佳彬,世居台南市,從小即對繪畫狂熱,先後師事台南知名畫家曾培堯、許輝煌。念高中時學習繪畫的心仍不停輟,一心只想考美術系,但親朋好友都勸他,畫圖會餓死,最好別空思夢想了;他為妥協於現實,轉而念文化大學地質系,目前任職中油公司苗栗探採研究所至今;由於從事藝術願望仍不減,在中油任職一段時間後,即考進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進入理論探索。王佳彬表示,創作本身具有神秘的本質,是難以說明及分析,就像克立(klee)在現代的藝術中隱喻:潛意識是土壤,作品是樹葉,畫家則是樹幹般,是意念、情感的傳輸者;而就理念而言,他認為要依著感覺走。
從繪畫表現中的上班族系列,王佳彬從其創作中傳達後資本主義的現行社會職場百態,及上班族內心矛盾和行政體系與個人意志的衝突,他用「心」表現在作品中,剛烈意識有如立體派繪畫中的拙線淡面的俐落表達;其作品「夢幻者」,表達他理想與矛盾的糾纏;而「苗栗街景」作品,更表達從台南移居苗栗這塊土地關懷與認同。
自喻創作須「苦行」的藝術家王佳彬表示,惟有如此,才能像地質學那般,不僅要學習地表形貌,更要參透地底的世界,從肌理作意象的表達、土地情感轉化,透過思想,作為美的傳播者。他的油畫作品,將傳達台灣土地的心聲,及土地行腳的意象濃縮,在國父紀念館載之軒畫廊三百六十度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