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圖雅的婚事到潛水鐘與蝴蝶
內蒙古電影「圖雅的婚事」和法語片「潛水鐘與蝴蝶」都是從真實故事改編而來,雖然故事情節發生在地球兩端,卻有相同的生命元素值得探討。
圖雅的老公因為鑿井傷了自己,下半身癱瘓,無法養家,於是,居住在大漠的一家四口,只能仰賴圖雅這位女子每天出外牧羊,並且千里迢迢來回取水、運水,以支應日常生活所需。因為過度操勞,圖雅的腰椎也受傷了,醫生警告,再不停止那些彎腰勞動的姿勢,圖雅也會下半身癱瘓。
圖雅該怎麼辦呢?她決定聽從小姑(丈夫的姊姊)的建議,跟丈夫離婚並且改嫁。不過,圖雅要求,想娶她的人必須答應一個條件:要允許圖雅繼續帶著前夫和兩個小孩一起生活,新夫家必須養活她前夫,無法答應此一條件者她不嫁。消息放出去之後,求婚者眾,可是大部分人都無法接受圖雅的前夫共住,那豈不是「一妻二夫」了嗎?
另一法國時尚雜誌編輯尚則是在開車的時候中風,昏迷三周後在醫院醒來,全身已經癱瘓,幸好眼皮和眼球還能動,意識很清楚,並且可以透過眨眼與人溝通,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他以眼睛「寫」下自己的生命體悟出版成書。尚有三個小孩,但是跟孩子的媽並未結婚,事實上,他還有另一位心愛的情人,癱瘓在床期間,兩人依然思念彼此,孩子的媽媽知悉這一切,兩個女人之間彼此或多或少都有心結存在。
真是奇妙的兩則故事!
在「圖雅的婚事」裡,婚姻成為工具性的存在,婚姻可以確保女主角的經濟生活,女人巧妙地利用這個工具,保全了一家人基本生活的基礎,這樣的婚姻將來會不會幸福我們不知道,「圖雅的婚事」所透露的,當圖雅順利改嫁之後,是一種眾人皆安心的氣息。
在「潛水鐘與蝴蝶」裡,我們會發現,父母沒有結婚的「一家人」,依然可以幸福地過父親節,一起在海灘上玩耍。在當代歐洲,一個沒有婚姻基礎所建構出來的「家庭」,當男女(父母)都擁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時,生小孩之前,不必然要結婚,事實上,很多人之所以選擇結婚,是因為小生命就快要誕生了。
從「圖雅的婚事」到「潛水鐘與蝴蝶」可以看出,雖然你我都身處於後現代情境中,「婚姻」跟「經濟」這兩個變數依然具有某種傳統因果關連性,經濟愈自主,婚姻與否的選擇權就愈自由。
然而,狀似無限自由的深層內在,其實更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為自己的情感流動付出更大的責任與承擔,現代人要脫口而出「我愛你」或是與人有親密的身體接觸太容易了,當一切都那樣隨手可得,到手的一切也就容易顯得漂浮,不會珍惜。
這兩部電影以兩種「溢出常規的婚姻」類型提醒我們,這是一個尊重自由意志的宇宙,當我們珍視並且尊重自己說出口的話語、文字、意念和感情,不論外在的形式是什麼,不論那些形式是否符合當代的常規,只要我們是以清晰的正念之心去過生活、與人結緣,那麼,我們所做所互動的一切,皆是自己營造出來的生命品質,對自己負責,無所謂的對錯。
夢境庵: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j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