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黃俊雄、賴炯福、郭貴娟大樹報導】來自全球的佛光人昨天針對遠距教學、語言學校、讀書會、等二十項議題,分享各國經驗,並具體提出建議,實踐星雲大師所說「慈善的工作是給他一塊錢,但教育的工作是教他找一塊錢」,到全球各地生根與深耕。
中華總會秘書長覺培法師指出,教育應以培養「知識的巨人」、「道德的行者」、「生活的高手」為三大指標,佛光山無論到那裡皆以文化起家,要想盡辦法度人,無論是藝術、媒體、抄經、讀書會只要有一份緣即可,因此帶領人要「解行並重」,知識獲得固然重要,但修持不能偏廢。
世界總會理事趙辜懷箴認為教育之端源於家庭,而後逐漸擴充至學校、社會,「親子教育」要做得好,必須尊重他人,懂得包容;互換角色,為對方著想,共同成長;以身作則、去除習氣、莊嚴自己。
巴西協會妙多法師特別推崇覺誠法師不計個人安危,十幾年來在治安極壞的貧民窟,度化數以千計的「如來之子」,這些菩提幼苗,影響整個貧困家庭,其優良績效獲得政府肯定,當地人看到佛光人都會合掌,改變孩子的壞習性、改變社區的壞環境,最令人感到溫馨。
紐西蘭協會督導盧建勳表示,為落實星雲大師生活書香化理念,當地每個佛光會員都當義工,且納入讀書會,然後依義工的屬性分類成立金剛、香燈、菩提、典座、般若等讀書會,以讀書會結佛緣,散播菩提種子。
泰國曼谷協會理事林幸慧分享時說,星雲大師眾多作品已翻譯成泰文。最難得可貴的是,在一個沒有比丘尼的佛教國家,曼谷文教中心住持妙慎法師等九位出家法師都是泰國人,正符合星雲大師提倡以教育培養人才、國際化本土化的理念。
香港協會督導嚴崔常敏把佛光精神帶到中國大陸最偏遠、最需要被照顧的地方,她照顧了六百多位孤兒,提供獎助學金,幫助三餐不繼的窮困學生,讓他們遠離文盲,獲得知識;蓋了三百多間學校,值得一提的是蓋在四川的五十三間學校,經過七級地震的洗禮仍然屹立,印證佛光人做事的踏實。
溫哥華分會委員李明蓉指出,溫哥華缺乏中文教材,她希望強化佛光山電視佛學院,以便透過網際網路和整合佛光山大、中、小學的教育系統,進行教育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