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壓迫性骨折 身高變矮

 |2008.10.07
1695觀看次
字級

65歲和25歲相比 身高減少幅度逾3.5公分 意味骨質有問題 跌倒骨折機率高

【本報台北訊】八十六歲的傅老先生,三十年前不慎跌一跤後日漸變矮,從原本一百七十 六公分變成一百五十九公分。醫師檢查發現,原來他胸椎及腰椎出現壓迫性骨折,脊椎被壓扁,人也跟著變矮。

書田診所復健科主任潘筱萍表示,傅老先生早年擔任船員時,不僅做粗重工作、還天天在太陽底下曬,理論上應不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可能當年跌倒時已有骨質疏鬆問題,使脊椎逐漸發生無痛感的骨折。

潘筱萍指出,一般人在二十五歲左右,人體代謝達到最高峰,隨後即因骨質密度逐漸降低而變矮。統計顯示,六十五歲和二十五歲相比,身高大約會減少三點五公分左右,若減少幅度超過三點五公分,即意味骨質有問題,可能是骨骼遭到壓迫性骨折,也可能是軟骨因退化性關節炎而出現磨損,導致身高明顯下滑。

傅老先生自從那次跌倒後,脊椎出現不適症狀,近五年來更嚴重到無法正常站走。因他的運動量不足,骨質密度愈來愈低,早年的壓迫性骨折症狀也愈來愈明顯,人就逐漸往前傾而駝背。再度就醫時,潘筱萍讓他平躺下來,設法把身體拉直再量身高,但最多也只能量到一百五十九公分。

潘筱萍強調,統計顯示四分之一銀髮族,在過去一年內可能跌倒過,骨質疏鬆者跌倒導致骨折的機率,更比其他人高出二至八倍,不僅治療起來相當棘手,健康狀況也會跟著惡化。

如何才能避免跌倒?潘筱萍提出自我評估及平衡能力檢測法,可在家裡自我檢測。凡是任何一眼視力不到零點五;下肢無力,單腳無法站立超過十秒鐘;近兩年曾跌倒或暈倒;血壓不穩定或服用降血壓藥;或是經檢查平衡功能差者,都可能跌倒且骨折的高危險群。

「預防重於治療」,潘筱萍建議女性五十歲、男性六十歲、體重減年齡或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二十、成年後常骨折、父母常骨折、長期使用類固醇或荷爾蒙藥物者、有吸菸及喝酒習慣者,都應每數年到醫院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

另外,骨質疏鬆造成的髖骨骨折,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一成五,先後有每天或每周一次的口服藥,以及每季或每年一次的針劑藥物引進台灣,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長陳文哲建議,規則用藥習慣良好的骨鬆患者可用口服藥,健忘、失智或臥床的患者可用針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