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合
作者:外省台灣人協會
出版:印刻
那些非關政治的「遇合∕癒合」經歷,是個人生命和情感上的緣會與離合──是環境與人們互動關係的張弛變化,是色彩繁多的織錦,彼此交織、對話,豐富了、複雜化了我們對台灣∕群族∕女性的認識,以及彼此相屬的生命共同感。同時,也開放地邀請著讀者加入,在我們共同立足、生活著的這個時空,延伸經歷與回憶,去說出、寫出自己的故事。
采采卷耳
作者:方梓
出版:聯合文學
作者寫蔬菜,其實是寫台灣女人,不同的蔬菜對照著不同女人悲喜的一生,那時孩童及現今為人母眼中前輩女人的生活與命運搏鬥過程,尤其做為移民開墾的花東地區,女人更似野蔬,堅韌、刻苦耐勞,窮鄉僻壤、貧瘠土地深耕播植長出枝葉開花結果。她在蔬菜中藏匿了母親輩女人的宿命與感情世界,以茄子做為象徵,以花椰菜做隱喻;以茼蒿為投射,她們在社會變遷中的妥協與遷就。
醫生這件事
作者:林浩聰
譯者:廖月娟
出版:大塊文化
因為瑪格麗特.愛特伍,才有這本一鳴驚人的小說!這部小說是關於一群常常站在抉擇關頭的人的故事。作者不寫醫院中光怪陸離的幽默趣事,不控訴體系扭曲人性的荒謬殘酷,而是精準地層層刺入彷如神卻永遠不是神的醫療人員在每一個生命攸關的時刻,無法超脫於人的一切行為反應之上,有時如何兢兢業業,有時如何不自覺地屈服於人性必然之惡。
生津解渴─中國茶葉的全球化
作者:陳慈玉
出版:三民書局
雖然喝茶的習慣源於中國,但在東方與西方,卻由於本身環境、風俗的差異而產生不同的飲茶文化。西方是以英國為典型的紅茶文化,帶著重商主義的色彩。歐洲強權為滿足對紅茶及其佐料的需求,曾不惜在當時的「落後」地區製造殖民地,從事商品掠奪和人身買賣。中國茶貿易也在外國市場操控下興發、鼎盛,而終至衰微。中國茶逐步敗下陣來,外國商人也漸漸放棄了中國茶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