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薔蜜颱風暴風圈籠罩全台,雨勢驚人,使人不免注意水庫的情況。兩年前行政院通過千億元的治水預算,其中編列兩百五十億元、分兩階段用來整治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第一期預算一百四十億即將執行完成,環保團體質疑,颱風一來水庫必淤積,呼籲政府「應給全民一個交代」,在未評估第一階段治水成效前,不應草率通過第二階段整治的一百一十億預算。
「這樣的水你敢喝嗎?」石門水庫附近居民日前展示一瓶從家中水龍頭注入的水,水色泛黃。水患監督聯盟召集人陳儒東表示,石門水庫一階工作已快結束,在花了一百四十億元之後,石門水庫的淤積仍然嚴重,颱風一來原水濁度仍高,水利署至今未公開整治成效。
水利署副署長楊偉甫表示,石門水庫整治效果見仁見智,集水區的保育是永久的,水利署的整治工程,包括分層取水、排洪設施、排砂功能一直在檢討改善中。他強調,所謂減少濁度指的是減少水庫中水的濁度,淨水場處理的水必須符合標準才能送到民眾家中。
陳儒東說,治水工程都用到正確方向了嗎?他舉例,水利署在許多野溪中建攔沙壩,不但效果不大、反倒還破壞生態景觀。另外緊急供水計畫已很穩定,當原水濁度高無法供水時,調度翡翠、寶山兩座水庫的水,但水利署卻又規劃建中庄調整池蓄水,「根本沒必要花這筆錢,而且開發蓄水池將造成另一次環境大破壞。」
楊偉甫說,石門水庫一、二期上游集水區整治,主要是為了減少進水庫的泥沙量,後來檢討後工程的確可以減少,第二階段計畫中已主動刪除十多億,把多出來的經費用來整治下游。
至於中庄調整池計畫,楊偉甫表示,一旦板新水庫因濁度高無法供水,翡翠、寶山水庫也無法緊急調度供水時,就用得上。不過他表示此案尚在可行性評估階段,尚未定案。
楊偉甫表示,石門水庫第二階段整治期限到民國一百年,目標是改善排洪設施、分層取水以提升取水供能,另外預計在水庫上游興建「泥沙外圍隧道」,讓高濁度的水從上游直接排到下游,不進入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