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水熊蟲 笑傲太空

須冠達/輯 |2008.09.21
630觀看次
字級

目前唯一能在外太空惡劣環境下存活的地球生物,是一種極微小的無脊椎「緩步類」動物,俗稱「水熊蟲(water bears)」,但存活原因仍是個謎。歐洲科學家在9日出版的「當代生物」中撰寫報告,特別對水熊蟲進行太空生存實驗,看牠倒底有多行!

抗熱、耐寒、不畏輻射

水熊蟲是一種緩步類動物,地球上已知約有600種,存活於地球各角落,水熊蟲是極微小的緩步類動物,體長0.1至1.5毫米,用顯微鏡才看得到。牠們生長在潮濕地衣與苔蘚中,具有很強的抗乾旱、抗高溫、抗冷以及抗輻射能力,即使身體乾枯數年,也能起死回生,還能在攝氏零下272度的低溫到攝氏151度高溫、及相當300倍地球大氣壓力的惡劣環境中生存。

超強紫外線也不怕

瑞典研究人員去年9月將脫水枯乾的水熊蟲,放置在歐洲太空總署(ESA)太空船FO-TON-M3上,然後發射到地球上空270公里的軌道,將其暴露在真空、滿佈紫外線及其它強烈宇宙輻射的外太空惡劣環境下。太空船返回時,科學家發現大多數水熊蟲仍存活,有些甚至無懼地球表面1000倍的太陽紫外線輻射。更厲害的是,歷經太空嚴酷考驗的水熊蟲回地球後,仍能順利繁衍生殖。

該研究團隊主持人瑞典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大學的瓊森,在報告中寫道,水熊蟲的超強抗紫外線能力,「實在令人感到驚訝」,但為何有此存活能力,「仍是個謎」。

可自動修復DNA

有人認為,其實水熊蟲不死之身的秘訣就是「裝死」,在環境變得惡劣難以生存時,牠就會停止代謝,以休眠來適應惡劣環境。不過,就在環境恢復正常後,像是從極乾燥狀態回復後只要有一滴水,水熊蟲就會像睡美人一樣再度甦醒恢復身體機能。科學家同時也發現水熊蟲DNA損傷時,牠也會進行自體修復,而根據報告顯示,曾經有水熊蟲存活120年。

遍地可見

那生命力強悍的水熊蟲分布在哪些地方呢?其實牠們就棲息在你我身旁,從北極到赤道,從喜馬拉雅山到赤道都可見到牠的蹤影,只是我們看不到而已。如果有天世界毀滅,水熊蟲恐怕是地球上唯一能活下來的生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