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為了矯正齒顎,醫師常會幫病人拔掉1、2顆健康牙齒,成了垃圾桶中的醫療廢棄物。台北醫學大學昨天成立國內第1家牙齒銀行,一旦患者缺牙,即可採用自體植牙方式,將牙齒種回去,也可做為幹細胞研究。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主任李勝揚表示,自體牙齒移植手術已發展一段時間,健保也有給付此項手術的醫療費用。台北醫學大學與日本廣島大學牙齒銀行合作,引進專利的降溫儀器,不會造成細胞受損,影響自體植牙成功率。
目前北醫的牙齒銀行已保存了近20顆健康牙齒,保存費用約在4萬至6萬之間,一旦患者缺牙,需要植牙,牙齒銀行就會將牙齒解凍,植回患者牙床上。
李勝揚表示,儘管人工植牙技術成熟普遍,但是自體牙齒周圍的牙周韌帶能夠提供人工植牙所沒有的自然感受,而咬合承受力更是人工植牙的1.67倍;而且只要牙床夠大,解凍後的牙齒可以種在牙床中的任何一個位置,並非只能種回原來的地方。
除了植牙之外,李勝揚指出,牙髓也是人體幹細胞的來源之一,醫界已經成功在成人牙髓中分離萃取出幹細胞,只要好好保存牙齒,只要有需要,未來能夠從牙髓中萃取出幹細胞,作為救命之用。未來一生只有1次機會的臍帶血銀行,可能被牙齒銀行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