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上學 引發精神官能症

 |2008.09.16
1299觀看次
字級

嚴重者有尋死念頭 有些會吸食搖頭丸、狂泡網咖 應接受精神狀況評量及相關檢查

【本報台北訊】中小學開學至今已半個月,三軍總醫院仍接到懼學症引發精神官能症個案,嚴重者甚至出言恐嚇父母,「再逼我去上學,我就去死!」有些還會出現離譜失常行為。

精神科主治醫師陳志剛指出,有一女二男國三至高一的青少年,開學後出現賴床、不願出門、全身乏力等懼學症典型症狀。後來情緒明顯低落,甚至有尋死念頭,嚇得家長立即陪他們就醫,並被診斷為憂鬱症,開始服用抗憂鬱藥物。

才服用藥物沒多久,原本很乖的國三女生,突然吸食搖頭丸,整天high到不行;一名平常很用功K書的國三男生,這幾天一直向爸爸要錢,狂泡網咖;另一名剛升高一的男生,則突然在身上刺青,且一講起話就停不下來。

更令家長擔心的是,這些孩子開始出現幻聽症狀,總覺得有人在他們耳邊說話,成天疑神疑鬼。陳志剛說,其實這些學生都有躁鬱傾向,只是平常未表現出來而已,當他們因情緒低落、不肯上學而被診斷為憂鬱症,且服用抗憂鬱藥物,卻將躁鬱症中的躁症引發出來。

陳志剛表示,如果精神科醫師剛開始能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這些孩子的狀況,找出躁鬱症的潛在因子,並開給情緒平穩劑來治療,也許就不會在服用抗憂鬱藥物後引發躁症,進而讓這些孩子及家長飽受折磨。

不過,專攻兒童青少年心理的台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兼任主治醫師李慧玟認為,要在第一次就診即確診出躁鬱症來,實在有點困難。因為躁鬱症的發生率比憂鬱症低很多,且在還沒出現明顯臨床症狀前,不易診斷。

即使如此,李慧玟及陳志剛都認為家長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行為舉止。若發現他們的行徑突然改變,比如突然愛講話、突然亂花錢、徹夜上網不睡覺或有吸毒行為,就應高度懷疑他們是否正處於躁症的發作期,並陪他們就醫接受精神狀況評量及相關檢查。

李慧玟說,輕躁症常會讓人想像力十足、精力充沛,不見得是壞事,但若轉為躁症,問題就大了,非得治療不可。

新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邱姵寧則表示,懼學症往往是引發精神官能症的壓力點,家長不妨想一想,是否對孩子太過嚴格了?如果在適度關心課業表現之餘,也能多和他們聊些輕鬆話題,也許可協助他們躲過憂鬱或躁鬱風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