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管理哲學 企業家驚豔

人間社記者趙莒玲大樹報導 |2008.09.16
626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從無到有」創辦佛光山歷程 工商建研會成員探奧秘

【人間社記者趙莒玲大樹報導】從事營利事業的企業家和非營利組織的佛光山,竟然擦出管理哲學的火花!

企業界人士把握難得的修持時光,歡喜抄經。人間社記者李木子攝

五十餘位台灣工商建設研究會企業家,十二、十三日在佛光山舉辦二日禪修,經過跑香、坐禪、動中彈、趙州茶、抄經、巡山禮聖等課程洗禮後,心境大為清朗舒爽。佛光山還特別安排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修持中心主任慧昭法師和企業家「接心座談」。

接心座談中,有些企業家無法理解為何「坐禪」時,會出現妄想、呼吸不順、盤坐時會氣動等現象?慧昭法師解釋說:「那些都是正常現象,但是打坐參禪的重點是『外離相,內不亂』,也就是不要執著『外相』才能禪定,如果遇到妄想等情事,建議多誦念《金剛經》。」

有趣的是,在佛光山禪修兩天期間,企業家對佛光山國際化文化和井然有序的管理,產生濃厚興趣,紛紛提問星雲大師「從無到有」創辦佛光山的歷程,以及如何維持井然有序?員工管理的原則為何?遇到員工觀念偏激時如何解決等疑惑。

慧傳法師回應時,解釋說

:「星雲大師為何能『以無為有』,跟他堅持『信守承諾』、『永不退票』、『以智慧創造,不以金錢堆積』等等人格特質有關。」而星雲大師的堅持,正好與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認為二十一世紀的領導人必須具備誠信、承諾、創新三個根本價值,若合符節。

慧傳法師進一步敘述說,星雲大師十二歲跟著母親,從揚州至南京尋找失聯的父親,路途遇到一位出家師父,那位師父看他法相莊嚴,就問他要不要出家,他毫不猶豫的答應,母子便隨著那位出家師父拜見志開上人,他也如願的皈依;隔天,母親準備帶他離去時,他就以必須「信守承諾」堅決地要留下來「出家」至今。

當星雲大師二十歲時,跟隨「僧伽救護隊」抵達台灣,出門前志開上人擔心僧伽安危,特別交給他一封寫給交情深厚的孫立人將軍的信,請孫將軍護持僧伽,沒想到孫將軍看見星雲大師一表人才,反而遊說他從軍並保證十年之內當將軍,星雲大師當場婉拒說:「我已出家,不能還俗。」這就是大師的「永不退票」。

至於佛光山管理制度,慧昭法師指出,佛光山是依「因果」管理,因為自覺教育更重要。他以四種馬來形容,能降伏就降伏,如果真的沒有辦法就只能放棄。

「佛門的管理,會先嘗試各種方法。」慧傳法師同時強調佛門的「慈悲和嚴格」是相提並論,因此,寺院山門口迎面而來的是慈悲歡喜的彌勒佛,轉身後就是怒目金剛的韋馭菩薩。

聽完慧傳法師和慧昭法師極富禪意的開示後,企業家都深覺受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