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采風】荷蘭的自行車天地

王明 |2008.09.15
682觀看次
字級

荷蘭幾乎每人擁有一輛自行車,阿姆斯特丹市人口七十多萬,自行車就有五十五萬輛。不但市區自行車多,就連鄉村都有自行車專用道,而且有明文規定:在市區內,汽車要禮讓自行車。

令人驚嘆的是,大街上的自行車不但多,而且任何地方都可以停放。滿街的欄杆、路燈、紅綠燈柱上,都鎖著自行車,甚至在市政府中心前中央廣場的燈柱上也鎖著自行車。

荷蘭人為什麼會對自行車情有獨鍾?由於荷蘭是一個人口密集的國家,加上絕大多數城市都是非工業化時代的產物,其鬧市街巷窄小,駕駛汽車反而造成不便,再加上全國有百分之二十四的土地低於海平面,三分之一土地的海拔只有一公尺。比如阿姆斯特丹老城區十分集中,步行半小時便可穿城而過,街道平坦而狹窄,由自行車作代步工具是最合適的。百姓上下班、出門辦事、購物,甚至旅行都離不開自行車。

考慮到能源缺乏和對環保的需要,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阿姆斯特丹市政當局為解決機動車污染問題,便極力提倡百姓騎自行車,還出資修建了五十萬個自行車車位。如今,隨著旅遊業的興旺,自行車更是大行其道,數百家自行車出租店的生意好得不得了。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眼前所見的自行車多半是破舊的,荷蘭人的解釋倒令人瞠目結舌:因為荷蘭人通常都是「借車」騎,意思是出門信手推一輛就騎,到達目的地一扔就走人。

據說阿姆斯特丹市自行車失竊率每年高達二十萬輛,警察對此也沒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