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在七日宣布,以兩千億美元(約台幣六兆四千兩百三十億元)正式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抵押貸款公司,對於財政部此時接手這二家公司是否為正確的決定?是否有助於解決當前的難題?目前成為各方議論的焦點。
成立於一九三八年的房利美與一九七○年的房地美,資本金其實很小,但卻能夠做大,主要是憑借聯邦政府的無形信用支持,獲得了無限的融資權。
根據美國議會特別法註冊,兩房多年來享受著諸多其他金融機構做夢也不敢奢望的豁免和優待,這使得房利美和房地美作為收購銀行等抵押貸款的主要金融機構,其業務量占全美五萬多億美元抵押貸款的一半左右,全球各國央行甚至大量持有二房發行的債券,也因為如此,二房危機才會造成美國經濟與社會不安的大震盪。
當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後,股價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從六十五美元左右跌到五美元左右,最低跌到三美元。美國政府發現,如果任由二房坍塌,會使世界對美國的信譽徹底失去信心。
最後,財政部不得不接管兩家公司,其目的除了在釋放二房不會倒閉的信息外,最重的是在確保其所發行債券安全,從而恢復市場信心,緩解金融市場流動不足的壓力。
然而,分析人士認為,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雖然有助於緩解目前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氣氛,但不可能全面扭轉美國的經濟形勢。
更重要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完全是以其重要性「綁架」了美國政府,迫使政府最終拿納稅人的錢,為兩家公司不負責任的市場行為買單,這種違背市場經濟的行為,被認為是創造了「最糟糕的公費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