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般人對藝術學校總存有不食人間煙火的刻板印象,台灣藝大校長黃光男認為「就業是藝術教學的重點」,他還有套「藍海策略」,希望和鄰近學校結合,實施「十二年一貫」藝術教育。
黃光男表示,台灣藝大將與鄰近的華僑中學、大觀國中、大觀國小及中山國小等合作設「大觀藝術教育園區」,將提案呈報教育部,希望採「十二年一貫」式的藝術教育,因為音樂、舞蹈等藝術專業人才都需從小培養,鄰近中小學若設「藝術班」,未來台灣藝大將提供保留甄選名額,就近吸收優質學生。
同樣基於「藍海策略」考量,大學聯招時,若某些科系招收的學生素質未如預期理想,他寧可在總數不變的情況下,壓縮這些科系名額,以提高入校學生素質,再將這些科系多出來的名額,轉移到其他科系,如:該校相當熱門的「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等。
黃光男說,現在的學生已不像過去單以成績為選校唯一標準,而以興趣和自我見解為依歸,該校的「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所」即吸引不少建中、北一女學生報考。相對地,「現在的老師如果不努力,學生會逼著你進步,包括校長也一樣!」。
為打破一般人對藝術學校的刻板印象,黃光男擔任台灣藝大校長後,即把行銷學與藝術概論、美學、藝術倫理學列為共同必修,期許台灣藝大為「產學合一」大學,發展「文化創意產學園區」,強調建教合作、培育藝術產業人才及生活化藝術創作研究。
目前台灣藝大平均錄取率約十分之一,學生來源涵蓋國內外,有將近八十位外國學生,分別來自蒙古、印尼、馬來西亞、美國、韓國及日本等。
黃光男說,學生基本素養應涵蓋健康、品德、創意及語文能力;「語言」對藝術科系學生很重要,因此開設德、法、韓、日、英、西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