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拿高分 多看新聞及評論

 |2008.09.01
677觀看次
字級

熟讀課本、閱讀相關課外書 有學生認為 若題目具鑑別度 有利一類組考生

【本報台北訊】明年大考採計公民與社會考科,高三學生只能被迫接受、多準備一科,有人覺得「是甜蜜的負擔」,題目出得好,反而能區分出程度;高三師生都認為,熟讀課本、多看新聞及評論、閱讀相關課外書,是拿高分的不二法門。

每天看報 翻課本印證理論

南一中公民老師廖翠雰建議,在熟讀課本之外,每天要看報紙新聞及社論,從中找出問題,再翻課本印證理論,有不懂的地方可在上課提問討論;市面上也有針對學測或指考編的參考書,學生也可買來做補充教材,熟悉題型。

針對學生最頭痛,也是勝敗關鍵的經濟學部分,北一女老師朱淑卿建議考生,不妨買一兩本深入淺出、不賣弄理論的課外書來看,例如「圖解經濟學」、「蘋果橘子經濟學」,都是很好的經濟學入門書。

考試和提升公民素養 兩回事

建國中學學生陳為廷表示,「多考公民當然增加負擔,但若題目有鑑別度,能區分考生程度、反而有利於一類組考生,那就是甜蜜的負擔。」為了應考,他會熟讀課本與參考書,閱讀國內外新聞與評論,也已開始閱讀政治、社會、心理與教育等領域的相關概論。

中正高中學生楊靜,有意讀法律系,由於不少大學法律系明年都要加考公民與社會,只能被迫接受事實。她認為,考試和能夠提升公民素養或責任,根本就是兩回事,「看到題目會選正確答案的人,不一定做得到。」加考公民實在是『無意義』。」

中山女中學生袁嘉儂表示,「台灣教育還是考試領導教學」,「考試要考,有些學校採計,該科被重視的程度就會提高。」公民與社會科在學校常是弱勢科目,加考後可以提高重要程度,但希望大家能把精神應用於生活。

勿涉及意識形態 可補知識漏洞

建國中學學生金子鈞認為,把公民列為考科,可彌補過去不考所造成的知識漏洞。北一女中學生高若雲則希望,出題要避免政治傾向,例如可以談洗錢,問洗錢怎麼回事,但不要涉及意識形態;政大附中學生陸子寬準備的方式,則是「熟悉課本內所提及的概念與連結,看新聞可以用學過的概念對事件分析。」

雙溪高中學生蔡芳瑜表示,有位學長原本念自然組,因對地理有興趣,轉考社會組,結果高分考上地理系,也許會有不少學生認真讀了公民與社會,對政治、經濟、法律等相關科目產生興趣,從自然組轉社會組,這也是好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