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什麼是反式脂肪?除了絕大多數民眾「莫宰羊」外,不少醫護人員也不是很清楚。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營養師張惠萍表示,反式脂肪是經過氫化的植物油,這種加工過的植物油在結構上含有至少一個反式雙鍵,因此稱為「反式脂肪」,具有耐高溫等較穩定的特性,適合油炸,也可用來製作酥脆餅乾、麵包、蛋糕、巧克力等食品。
不少民眾為了健康,捨棄動物油而選擇植物油,但研究陸續發現,反式脂肪會增加低密度膽固醇堆積於血管壁的機率,每天只要攝取少量(四到五克),就足以使膽固醇升高,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近年來已成了「壞脂肪」的代名詞。
雖然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天反式脂肪攝取量不應超過總熱量的百分之一,若以成人每天攝取兩千大卡熱量的食物計算,反式脂肪攝取量應低於二點二公克,但原則上還是盡量避免攝取比較好。
美國是全球最早要求包裝食品標示反式脂肪的國家,紐約市更在二○○六年規定該市餐飲業不得使用反式脂肪。我國衛生署則是從今年元月起,規定包裝食品須清楚標示反式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