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破除見惑的階位」,已說明天台藏教、通教之意義,接著說明「別教、圓教」:
*別教位
若依《瓔珞經》的五十二階位,作為別教的代表,來考察斷惑的內容,在十信位,調伏見思惑者,是為鐵輪位;斷除見思惑,是為銅輪的十住位。(1)
*圓教位
圓教依《法華經》、《瓔珞經》設八科,說明圓教修道的過程;此八科為:五品弟子位、十信位、十住位、十行位、十迴向位、十地位、等覺位、妙覺位。若能調伏見思惑,就是五品弟子位;能斷除見思惑,是六根清淨位(十信位)。
四教,在調伏與斷除見思惑,名稱雖然相同,但在觀法的智慧上,卻差異很大。「三藏」,觀可思議的真諦,以析法觀的觀智來斷除煩惱。「通教」,觀可思議的真諦,以體法觀的觀智來斷除煩惱。「別教」,雖然知道中道義,但以次第三觀的觀智來斷除煩惱。「圓教」,即是正修中道義,以一心三觀的觀智來斷除煩惱。所以,四教在斷惑上,是不能混淆的。如下圖:
註:1.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用『六因位』(信、住、行、向、地、等覺)譬喻為『六輪』,乃至六性、六堅、六忍、六定、六觀等,都用『瓔珞』作為名稱,便是取其菩薩在這些位次中莊嚴法身的意思。所謂『六輪』者,便是:以鐵輪譬喻十信位;以銅輪譬喻十住位;以銀輪譬喻十行位;以金輪譬喻十回向位;以玻璃譬喻十地位;以摩尼輪譬喻等覺位。「輪」,即佛家通常所說的法輪之輪,本為攻堅克敵的武器,取其能夠碾碎或摧毀惑業、降伏煩惱等義。
三藏教
伏見:總相念處、別相念處、煖頂忍世第一法
破見:初果羅漢
通 教
伏見:乾慧地、性地
破見:八人地、見地
別 教
伏見:鐵輪十信位
破見:銅輪十住位
圓 教
伏見:五品弟子位
破見:六根清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