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兩名中學生使用脫氧核糖核酸(DNA)條碼技術,檢測自己採集的魚類樣本後發現,紐約市商店銷售和餐館供應魚類中,約四分之一貼錯標簽,涉嫌以賤充貴。
紐約曼哈頓「聖三一學校」一名十九歲女學生凱特(見圖右/取自網路),一年前因為從事DNA技術研究的父親鼓勵,使凱特萌發使用DNA條碼技術為魚類「驗明正身」的嘗試。DNA條碼技術,類似讀取普通商品條碼,能讀出受檢測對象基因。
凱特與同學路易莎從曼哈頓四家餐館和十個商店抽樣,用食物袋或購物袋將樣品切小塊保存在酒精中,送至加拿大安大略省古爾弗大學檢測。
透過五千五百種魚類的基因條碼對比後發現,五十六種魚類有十四種貼錯標簽,而且所有昂貴標籤內賣的都是便宜魚類。其中,被認為是奢侈品的金槍魚竟以便宜的羅非魚頂替。
這是學生首次將DNA條碼檢測技術應用在市場領域。凱特認為這次檢測的意義很簡單。她說:「如果你付了金槍魚的錢卻吃到羅非魚,我認為你會想知道這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