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月集》古建築中的石獅

顧江龍 |2008.08.25
864觀看次
字級

獅子被譽為「百獸之王」。大約在東漢時期傳入中國,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獅子也成為人們信仰中的一種圖騰,被視為辟邪驅惡的吉祥物,並與龍鳳攀附在一起,成為威震八方,唯我獨尊的王權與勝利的化身。因此,人們在修建宮殿、陵墓、橋樑、府第及房屋建築時,總喜歡安放上栩栩如生的石獅子。

在古代,設置石獅子有一定規矩。石獅既作為藝術裝飾作用的守衛之神,又能顯示主人身分的高貴。一般門東邊的獅子,腳邊踩一隻繡球;門西邊的則腳下撫一隻幼獅,寓意子孫昌盛,為母獅,俗稱「太獅少獅」,這已成為一般建制。

但是,獅子頭上的鬈毛疙瘩卻不得隨意雕刻,鬈毛疙瘩的數目是象徵封建官府等級的標誌,其數量越多,則主人官位品級越高。一品官或公、侯等府第前的石獅頭部有十三個鬈毛疙瘩,謂之「十三太保」,一品官以下的石獅鬈毛疙瘩,則要逐級遞減,每減一品就要減少一個疙瘩,七品以下人家的府第就不准安放這種石獅。

獅子底座花紋的雕刻也有學問,正面雕刻瓶、盤和三支戟,象徵著「平升三級」;右面刻有牡丹和松柏,象徵「富貴長春」;左面刻的是「文房四寶」,象徵「文采風流」;背面雕刻「八卦太極圖」,象徵「鎮妖驅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